说起在贵阳让人又爱又恨的地道食物,
酸粉 绝对榜上有名!
对于这种筷子大小,又粗又圆,
还略带酸味的米粉,
喜欢的人趋之若鹜;
不喜欢的人,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爱 它的人不需要理由,
只要每天 早中晚餐都吃它 就对了
恨 它的人呢
永远只有一个理由
因为它特殊的制作工艺,
需要经过传统发酵,
决定了它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脏”……
前段时间,贵阳还曾一度出现过,
所有的酸粉生产企业全部关停整改,
导致整个贵阳无酸粉可吃的情况……
(详细情况请点击这里,查看百姓关注早前报道)
贵阳酸粉究竟去哪儿了?
对于酸粉停产的原因,店主众说纷纭。
有人猜测“卫生不达标”,
有人猜测“不让用煤火”,
有人脱口而出“厂家被抓了”。
到底什么才是酸粉“消失”的真正原因?
淘宝网上,酸粉销量领先的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他们就接到了贵阳市各生产酸粉厂家的通知,由于污染原因,贵阳市所有酸粉厂要停产整改,所以一时间全贵阳市酸粉都断货了。
在贵阳市东风镇,一家酸粉加工厂负责人说,是环保局的人来要求他们停产的,让他们改造锅炉,不能烧煤。
乌当区环保局东风分局的工作人员也承认,是他们通知酸粉加工厂停产,而且不止是乌当区,整个贵州省都是这样的要求。
酸粉生产工艺存在污染,需改进。
贵阳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与普通米粉生产工艺不同,酸粉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而酸粉加工厂一般使用的是小型燃煤锅炉,小锅炉烧煤会污染环境。去年就已经被贵阳市政府要求逐步淘汰,所有酸粉产改进生产工艺。
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也需整改
乌当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不光是锅炉的问题,还有对整个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近期中央在进行督察,为了配合好,保障环境、保障大家的食品安全,乌当区市场监管局才借这个时机对辖区内的酸粉加工厂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和整改。
“民间说法”
由于中央环保督察组目前在贵州进行督察,因此有传言称“酸粉要被关一个月的禁闭”。对于这种“民间说法”,乌当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回应称:“要重新整改达标才能继续生产。对于卫生和环保不达标的,会一直进行督察。”
由此可见,酸粉虽然是贵阳市民餐桌上的心头好,
但是它的生产工艺也确实一直让人很纠结~
不过,好消息来啦!!!
贵阳的酸粉生产企业终于“持证上岗”了!
今后贵阳市民可以吃到
干净 放心 的好酸粉啦!
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米粉,在贵阳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引进先进技术,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建设了第一条酸粉生产线。
晨新米粉食品生产厂 总经理 张芮: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每年的新米。我们不是用自来水搅拌,而是用纯净水。
从生产原材料,到制作工艺和包装运输,想要能够端上一碗好酸粉,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晨新米粉食品生产厂 总经理 张芮:我们现在在全贵阳市第一家拿到了酸粉食品许可证和检验报告,这个证书非常难拿到,车间必须达到国家药品级的要求。
目前,这条生产线每天能够生产一万斤米粉,主要提供给贵阳市一些学校食堂、生鲜超市,下一步即将在全市广泛供应。
来源:百姓关注 记者:李颜君 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