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想回暖,外贸不能凉

2020-03-26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2020年的春天,可能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最不寻常的一个春天。

疫情持续了近三个月,仍没有“放人类一马”的迹象。唯一的转变是,这场疫情风暴的中心从国内到了国外。

被隔离的意大利,绵羊街头乱窜 图 @Op-Open

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正呈加速传播趋势,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37万例,中国境外确诊病例数超过29万例。此外,超30家航空公司宣布停飞所有国际航线。

多个国家启动最严禁令,自全球化以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割裂”。

1

疫情冲击全球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主流。从关贸总协定演化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间的障碍,极大促进了各国间的跨境贸易。

2020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2019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据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介绍,201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额为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额为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为2.91万亿元,扩大25.4%。

时至今日,外贸仍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3月3日,在空港新城东航维修机库,一架来自柬埔寨澜湄航空的空客A321客机正在进行8C检修 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然而,走过30多年的全球化,似乎开始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中美贸易摩擦、日韩贸易冲突、英国脱欧等事件让逆全球化持续升温发酵。

面对疫情,原本以为世界各国会团结起来,用最大的信心、最强的力度、最短的时间共同打赢这场“人类保卫战”,同时给全球化加加温。

可事实却是,病毒让世界更撕裂,正在从国际互信、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向全球化渗透。

这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高墙”下略感寒冷

3月23日,媒体报道由于疫情防控趋势日趋严峻,多国宣布“停飞令”,全球航空业迎来至暗时刻。

在全球各国不得不筑起“高墙”来阻止疫情蔓延之时,外贸和港航物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疫情正在成为贸易壁垒。

2020年1-2月受春节因素特别是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此外,各经营主体普遍面临困难挑战,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出口分别下降12.8%、20.4%和12.4%。

1-2月正是疫情在国内的暴发期,为抗击疫情,全国企业停工停产,进出口额下降无可避免。

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从复工复产、财税、金融、信保、参展、法律援助、防疫物资保障等全方位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随着密集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各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3

奋力摇响陕西“驼铃”

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开会,为国内疫情阻击战定了调: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中央还要求,要在科学精准防控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短短40多字,既有对国内疫情形式的判断,也有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

在“一带一路”中的独特区位,给了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资本。近几年,在“三个经济”的引领下,辅以陆港、空港、自贸试验区等政策,陕西经济的外向度的确大有起色。

然而,疫情无疑让正在追赶超越关键时期的陕西,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最大风险也正是不确定。

为了推动制造业和流通业复工复产,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既保通保运保供,又增强物流国际竞争力;鼓励航空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快递企业发展空中、海外网络。

国家层面已经出手,陕西也在积极谋划。

3月25日,为贯彻落实中省“稳外贸”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好地服务陕西省外经贸企业,陕西省商务厅联合西安海关、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西安市商务局举办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线上说明会。

陕西外贸“危中有机”,在当前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受限的时期,陕西便可进一步做强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通拓宽外贸运输走廊;政府招引新业态,企业创造新模式,做大必选消费,根据形势调整可选消费,提高外贸企业的确定性……

一句话,陕西经济要想回暖,外贸不能凉!

(来源:长安路壹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UMpFXEBnkjnB-0zC_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