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重要讲话,为武汉广大干部群众提振抗击疫情必胜信心——打好武汉保卫战 不获全胜不收兵(人民日报2020-02-27 00:00)
2020年刚刚过去的这一个多月,注定会长久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病毒肆虐,疫情汹涌,危机骤降,大考来临。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无数的街道、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银发红盾、老巷管家、社区“五老”齐战“疫”履职尽责,把党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大家艰苦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后,目前疫情防控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
全国人民都在盼望,早日战胜疫魔,恢复繁忙充实的工作、重享宁静祥和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
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这个时候,一切的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一切的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都是要不得的,都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如果我们此时松劲松懈,导致疫情反弹甚至逆转,如何对得起这一个多月付出的巨大努力?如何对得起日夜奋战乃至以身殉职的医护人员?如何对得起不幸罹难的两千多名同胞?
就每一个人,看到四川省宜宾市病例连续的“无新增”,出院人数一天天增加、存量病例一天天减少,都舒缓了高度紧绷的神经。
这正如近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来宜调研指示精神要求,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反弹琵琶”,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
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善于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防止各种“万一”和意外,小心“阴沟里翻船”。
要继续坚持“网格式管理、地毯式排查”,压实社区(村)、厂区、园区、商区、办公区等防控责任,落实体温监测、人员筛查、食堂就餐、避免聚集、车间和集体宿舍管理等各项工作,把防控工作抓到点子上、关键处,确保防控措施全面覆盖、不漏一人。
做好当下的战“疫”工作,关键在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只会贻误军机;要害在抓实,敷衍应付、作风漂浮,走走过场、报报数字,很可能务虚功而招实祸;功夫在抓细,细节决定成败,心细如发才能间不容发。
我们要再回头、再过细:人海茫茫,筛查排查是否没有“漏网之鱼”了?复工潮涌,防控措施是否完全到位了?流动增加,周边省份抑或国外境外的输入风险是否完全阻断了?特殊人群,是否都得到细心呵护了?病毒狡猾,治愈之后是否确保不会复发了……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关键阶段当前翠屏区的疫情形势,是低风险地区,既要适应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的需要,也不能采取让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出门、让经济社会停摆的方式来搞防控。
这考验我们因势而变的智慧,也考验我们精准施策的能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而失败,往往来自于接近成功时的松懈。
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咬紧牙关、毫不松劲。继续站好岗、守好位、尽好责,继续打好战“疫”务求完胜,以竟全功。(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