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知名学校,有40多年执教经验的老教师说:孩子未来有没有成就,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大部分家长投入了时间精力,到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泯然众人。
听到这里,我很纳闷,为什么呢?
老教师坦言:很多家长眼里只有成绩,孩子的世界就是家里、辅导班、学校的四方小书桌,孩子与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他们的感知力,创造力被小书桌压制,这样的教育太狭隘,也太危险。
一语戳醒梦中人,生活中有些孩子往往看起来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部分的感知能力。
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这并不只经验之谈,丹麦研究员发现,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的儿童中,58%能发明新游戏,而在较少接触自然的儿童中,只有16%的儿童会创造新游戏。
王家卫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
所以,有远见的父母,大都早早让孩子见天地,亲近自然。
又酷又飒的王菲,有一个固定传统,每年的24个节气都会去十三陵水库。
这一天全家出动,一起去固定的地方去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标本...连续六年,100多次,风雨无阻。
为了辨别各色植物,全家人可以带着工具,背着很厚的《本草纲目》往返于山林之间。
神仙育儿夫妻霍启刚和郭晶晶也很注重带儿子接近自然,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下田插秧,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把育儿的所思所想直接落实在行动上。
他们都懂得,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带他见天地。
01
跨越阶层,成为真正的“精英”
首先要见天地之大
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的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一直有增无减。在这个年代,家长总期待孩子成龙成凤,最终跨越阶层,成为真正的“精英”。
但是,精英教育究竟要怎么实现呢?不妨来听听人们眼中的精英是怎么说的。
比如郝景芳。她是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是财富杂志“40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还是首个获得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亚洲女性。她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
“我们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拥有的一些东西,那是一种认清自己、也理解世界的思维,一种扎根与远望并存的态度,一种超脱于偏安一隅的私人生活、关注整个地球与人类的眼界。”
“我们喜欢去那些让人感受到自然之博大的地方,那让人想起人类存在之前地球的样子。我们喜欢讨论各国历史、风土人情、国际政治,有一种四海为家的内心感受。”
02
想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就要感受“自然之博大”
130年前的另一位“学霸”也有着相同的观点和感受。他便是电话的发明者,今天大家走在路上齐齐低头看屏幕的“罪魁祸首”—亚历山大·贝尔。
贝尔先生是电话的发明者,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创立了贝尔电话公司。按这个人设,放到今天,他就是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一路的“车库天才”,成天埋首研究,转头创业便成了大富豪。
可就是这么一位“高智商学霸”,却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宅男——贝尔对于自然界种种神奇的好奇心让他发明了电话,也促使着他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投向了对自然界的探索。
1888年,41岁的贝尔参与组建了“一个增进与传播地理知识的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并在1898年当上了这个学会的总裁。而这个学会的会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国家地理》
贝尔相信,看到更大的世界,对于人的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如他所说,《国家地理》的主题是“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
因此,早在《国家地理》还只是一本印量只有200本,收支都不平衡的小杂志时,他便解囊资助,让它逐渐成为一本涵盖了宇宙奥秘、世界奇观、风土人情、神奇生命的“世界百科全书”。
03
想看世界的美妙,
最好是亲自去那里看看
第二好的方法就是看《国家地理》
一位著名的旅行家这样评价《国家地理》:“想了解这个世界最美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去那里看一看,第二好的方法就是看《国家地理》。”
作为自然科学类杂志中当之无愧的“精英”,《国家地理》对于投稿者可以说十分“不友好”了——尽管每年都会收到无数全球顶尖摄影师的照片,但《国家地理》的选片率不到千分之一。只有最具代表性、最具美感,也最能体现世界之大的图文、声音,才会出现在《国家地理》的产品中。
当然,《国家地理》敢这么干,也有它的底气。从贝尔开始,《国家地理》就把展现“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放在首位。至于成本,成本算什么?
1909年,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里徒步到达了北极点,成为了全球首个到达北极点的人——他的行程,便由《国家地理》资助。同年,《国家地理》还赞助了另一位探险家——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非洲探险,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除此之外,《国家地理》资助发现了玛雅文明,“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被发现也在国家地理学会首次公布……可以说,《国家地理》是无数重大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正是因为《国家地理》是这样一本杂志,它的权威性也为所有人所认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曾用国家地理的地图集规划盟军战争策略。当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将军进驻德国时,他被告知须随身携带一套国家地理的地图。
04
《国家地理》
这个世界最精华的缩影
真实,权威,详尽,让《国家地理》成为这个世界最精华的缩影。对于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美好奥秘的人们来说,如果只能选一套书,那么毫无疑问,《国家地理》将是最好的选择。
对《国家地理》来说,孩子们是最重要的观众与听众——孩子们拥有最旺盛的好奇心,通过对这个大世界的观察,正能激发这种好奇心,让他们从此爱上学习,爱上探索。
闷头书斋培养不出真正的精英,看遍大山大河风土人情,才能让孩子拥有更为广博的心智,建立更有纵深视野的学习体系。
而要看遍大山大河,不一定需要父母卖了房子带孩子去旅行,经过选择的《国家地理》内容完全可以让孩子拥有与世界相沟通的语言、知识、眼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