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没能一直眷顾暴风和它的操盘手冯鑫。
7月28日晚间,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上月中旬,字母榜(ID:wujicaijing)记者曾联系过冯鑫采访,冯鑫答复,“对不起,我最近一直之所以不出来(接受采访),肯定是有客观原因的。”
此时的冯鑫刚参加过一个暴风影音新品牌的发布会,还在努力为重重危机的暴风寻求新转机。
4月底,暴风集团披露的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总收入为7120.5万元,同比下降81.6%。另一个大幅下滑的数字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一季度期末仅余不足700万元,这一数字在2017年末是超10亿元,即便是在2018年第三季度末,净资产也还有近9亿元。财报同时披露,公司总资产为12.17亿元,总负债为21.14亿元。暴风集团已经走到资不抵债的悬崖边。
最新的财务方面的消息来自上周。7月24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连续发布的两篇与暴风集团相关的执行裁定书提到,法院对暴风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股权以及其他资产进行调查,结论是,未发现暴风有其它可供执行财产。
人们见到了暴风的下坠,但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还是足以让外界惊讶。据第一财经报道,冯鑫此番被控制,主要涉及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共同发起收购的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以下简称为MPS),冯鑫在此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目前,关于冯鑫被控制原因,尚未有权威机构公布。
传言中致使冯鑫被控制的这场MPS收购案始于2016年。当年3月,暴风全资子公司暴风投资与光大证券旗下的光大浸辉(光大资本全资子公司)成立上海浸鑫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为浸鑫基金),专为收购MPS65%的股权。
几个月后,该笔收购顺利完成,这在当时还被冯鑫看做是暴风入局体育产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直到三年后,光大浸辉起诉暴风,要求其支付因不履行回购义务而导致的部分损失及利息,共计约7.5亿元,外界才得以窥得这场爆雷并购案的全貌。
浸鑫基金由暴风出2亿,光大出资6000万元,这数目看上去并不大,但背后是一场以小博大的资本游戏。整支基金规模高达52亿元,另有出资28亿元的招商银行、4亿元的华瑞银行等资方。
而之所以暴风和光大得以用小额资本撬动多方大额资金,在于浸鑫基金进行了结构化设计,上述两家出资方均为优先级合伙人,他们出示的光大资本盖章的《差额补足函》显示,在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由光大资本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即为资方补还投资资本。
到今年2月25日,浸鑫基金投资期限届满到期,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于是招商银行向光大资本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差额补足义务,涉及金额34.89亿元。
光大资本也反手提起对当年组局的者暴风集团的诉讼。原因在于,2016年3月2日,暴风集团、冯鑫及光大浸辉曾签署过意向性协议《关于收购MPS股权的回购协议》,协议提到,双方应尽合理努力尽快进行最终收购,且原则上最迟于初步交割完成后18个月内完成。
显然,暴风没能在基金投资期限到期内将MPS注入到上市公司——转入2016年,监管机构对将文娱类公司注入上市公司的监管愈加严格,而MPS已经在2018年10月破产清算。
这笔耗资巨大、引入众多知名投资方的并购案,如今再看是漏洞百出,未与卖方签订竞业协议,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版权资源也即将到期。
按照当时完成收购时的官方新闻稿,MPS拥有90多个全球赛事产权,每年超过一万小时的播放时长,有超过30个赛事权利机构合作伙伴、200多个全球电视客户。但有包括意甲、英超等数个重要版权合作将在2018年、2019年到期。
而MPS卖方之一拉德里扎尼,在离开MPS后,还新成立了版权公司Eleven Sports,成为了MPS的竞争对手,其后拿下了西甲、意甲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播出权。
一位从事风控行业的人士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表示,未签订竞业禁止是因为版权资源具有唯一性,且交易对方若不再任职,签订协议限制也有限。“标的公司的问题出在版权即将到期和续期不确定性,导致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
一场各方怀揣各自心思的并购案就此戏剧性收场。
而这场爆雷案始于暴风最风光的时刻。很多人都记得2015年的暴风。
2个月间,30余个涨停,股价从开盘价的个位数涨至超300元。那段时间,冯鑫总是想表现得理智、清醒,未受股价大涨的影响,看得清也看得开。但站在今天谁也没能料到的结局回头看,依旧是那场巨大的财富来临,让暴风失速,也逐渐失控。
2015年7月,《财经》杂志报道,在那之前的一个多月中,暴风密集接触了大量的创业公司,“他们看了上百个项目,目前同时操作的标的有二三十个,仅冯鑫手头就有七八个项目在谈判中。”
从2015年下半年始,新的产业基金也在不停地成立、成立,甚至于每拓展一个新领域,便要成立一支。这其中还有迅速殒命的基金,2016年3月,暴风集团与富国大通成立暴风富国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其同行业上下游企业,主要为互联网及文化创意产业,但仅5个月后就宣告解散。
那个时候的暴风也被看作是乐视的效仿者。
“乐视做影业、做体育,我觉得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学习。可能(我们)体育(业务)也马上发布,这块我觉得可能要跟他们学习。TV,我们去年就已经跟进了。VR,我们先做了,他们马上要跟进。”2016年5月,冯鑫接受知名媒体人尹生的专访时把暴风和乐视做了个全方位对比,“乐视和我们的逻辑相同的程度非常高。”
但2017年乐视陷入危机,暴风和冯鑫也开始被贴着“下一个乐视”和“下一个贾跃亭”的标签,冯鑫不得不澄清,暴风与乐视有区别,暴风是稳健的。
当时,与贾跃亭相似,冯鑫也进行了多次股权质押。截至当年8月5日,冯鑫被质押的股份已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69.98%,占总股本的14.82%。”2017年9月的一次群访中,冯鑫还特别回应了这一质疑——暴风上市发展需要基础资金支持,但基本上还是用他个人的质押做战略布局的输血。“我们还是有底线的,现在质押不到70%,还是有安全点的,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到0和1的风险这个问题。”
当话题又回到乐视,冯鑫还表示,乐视危机的导火索,手机和汽车,暴风都未曾涉足。他把这归于暴风扩张的“三个不做”的原则,第一,和核心业务协同不够;第二,没有独特竞争力的红海市场;第三,回报时间过长超过5年。
“如果我们上市后既不做电视也不做VR,我们老老实实经营一份利润每年增长30%的暴风影音,今天你还会对暴风感兴趣吗?”冯鑫在那次采访中说,不管环境好坏,只要发展就是冒险,但作为企业家而言,任何时间都有义务和权利发展。
但当年冯鑫跟随乐视进入的影业、体育、电视,以及暴风一度押注的VR,也已经让暴风难以转身。
2016年10月开始,暴风VR业务暴风魔镜数次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2017年3月的投资人沟通会上,冯鑫承认,从上次(暴风影业对稻草熊影业)收购失败以后,暴风的影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18年7月,暴风体育CEO在集团内部发文,称暴风体育进入“冰封期”。
从2017年中,在公开场合,冯鑫几乎就只谈论电视业务。但在整个2018年,暴风TV为暴风集团贡献着营收,也拖拽着利润。当年度,暴风营业收入为11.27亿,同比下降41.15%,其中硬件收入9.02亿元,同比下降29.76%。共带来9.38亿收入的暴风TV子公司,营业亏损9.48亿元,净亏损11.91亿元。今年年中,暴风TV已经深陷裁员、破产传闻。冯鑫股权也早已100%地被质押或者法院冻结。
但相比于一直被拉来比较的贾跃亭,在很多人眼中,冯鑫的形象要正面的多——他并非主动作恶,而是在商业竞争中败下阵来,对全局、对资本操作认识不足,人才积累没跟得上铺开的战局,资本又后继乏力,在那场巨大的财富到来后,依旧是慌了阵脚。
2016年5月,冯鑫接受尹生的那场采访时透露,如果不是股市奇迹,暴风可能已委身某大平台。如今再看,也不知这对暴风和冯鑫来说,是幸也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