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例裁决基本功:子力价值的误区——不得子反为捉

2019-07-28   象棋残局解析

通常情况下,一方走子后得子是“捉”,不能得子是“闲”。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没有绝对的。有些情况走子后虽然构不成得子,却还要按“捉”来处理。其原因是因为在《棋例通则》与《棋例细则》中对“捉”有些具体规定。

因此,高水平的象棋裁判员一定要熟悉规则,了解规则的每个章节,弄清和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适用的特定条件。这样才能对棋例规则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下列五种情况,虽然不能得子,却要按“捉”处理。

(一)做根子捉子

棋例通则26.5款规定,做“根”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为“捉”。

图1:炮一平二,车9平8;炮二平一,车8平9。

局例一图1,是1994年9月在丹东市举办的“一洲杯”象棋大奖赛赵庆阁与葛维蒲弈战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炮一平二与炮二平一避捉,都是“闲”。黑方车9平8与车8平9,是在用做“根”子黑车捉红炮。通过完整互吃交换后,没有得子。但用做“根”子黑车捉炮,以马换炮价值相当,都是“捉”。

本例红方二闲是允许着法,黑方长捉是禁止着法。依照现行的《11规则》裁决,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2:车六进二,马2进3;车六退二,马3退2。

局例二图2,是1979年4月于苏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中国象棋预赛蒋志梁与蔡忠诚弈战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车六进二,下一着能够车六平八,车4进1,车八进五,红方多得一马,是“捉”。

黑方马2进3,既直接攻击红帅,又攻击红车,从重判“将”。

红方车六退二,通过完整互吃交换后没有得子。但用做“根”子解将还捉黑马,交换后价值相当,是“捉”。

黑方马3退2是“闲”。

本例红方是长捉,为禁止着法;黑方是一将一闲,为允许着法。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应由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3:车二退一,炮9退1;车二进一,炮9进1。

局例三图3,是1983年8月在兰州举办的“敦煌杯”象棋大师等级称号赛蒋志梁与臧如意弈战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车二退一,阻拦黑炮右移,是“拦”。

黑方炮9退1是“闲”。

红方车二进一,通过完整互吃交换后,没有得子。但用做“根”子捉黑炮,交换后价值相当,是“捉”。

黑方炮9进1又是“闲”。

本例红方是一拦一捉,黑方是二闲,双方均为允许着法。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双方不变作和。


(二)被牵子捉子

棋例通则26.5款规定,被“牵”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为“捉”。

图4:车六退一,炮8进1;车六进一,炮8退1。

局例四图4,是1989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女子组第4轮张梅与韩冰于10月在重庆弈战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车六退一与车六进一,都是“闲”。

黑方炮8进1与炮8退1,用被牵的黑炮,捉对方的无根车,互吃交换一车后,没有得子。但被“牵”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均按“捉”论处。

本例红方是二闲,为允许着法;黑方是长捉,为禁止着法。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5:车八进二,象5退3;车八退二,象3进5。

局例五图5,是1962年11月9日陈金盛执先与季本涵在合肥全国赛对局时形成的待判局面。

红方车八进二将军是“将”。

黑方象5退3应将是“闲”。

红方车八退二捉少根子黑炮是“捉”。

黑方象3进5,用被“牵”子捉车,通过完整互吃交换一车后,没有得子。但被“牵”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按“捉”论处。

本例红方是一将一捉,为禁止着法;黑方是一闲一捉,为允许着法。

依照现行的《11规则》裁决,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三)吃子的棋子在保留

吃子的棋子吃子后若能保留,可参照做根子及受牵子有关捉子的规定执行(因为做根子及受牵子吃子后仍然在保留)。

图6:炮二进一,马9进7;炮二退一,马7退9。

局例六图6,选自2011年北京市象棋裁判员培训班考试试题。

红方炮二进一,下一着能够炮二平五,象3进5,车二进九吃车,判“捉”。

黑方马9进7,下一着能够炮4平8,车八平三,黑方得炮,红方得马,吃子的棋子在保留,子力价值相当,参照做根子及受牵子有关捉子的规定,判“捉”。

红方炮二退一是“闲”。

黑方马7退9捉少根子红炮,判“捉”。

本例红有是一捉一闲,为允许着法;黑方是长捉,为禁止着法。依照现行的《11规则》裁决,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7:炮九平八,炮2平1;炮八平九,炮1平2。

局例七图7,红方炮九平八捉马是“捉”。

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红方炮九平八能够于下一着炮八进七,炮2进3,炮七退二,车7退1,双方各损一马,子力价值相当是“闲”。

作者认为红炮吃子后在保留,子力价值相当,是“捉”。

黑方炮2平1,不同棋力的人会有不同的推算结果。

其一,黑方从下着起炮1进3,相五退七,车7进1,帅四进一,炮1退1,帅四进一,黑方不能得子。

其二,棋力强的裁判员改变一下次序,从下着起车7进1,帅四进一,炮1进2,炮七退一,车7平4得仕,是“捉”。

红方炮八平九拦炮,是“拦”。

黑方炮1平2同前着炮2平1一样,仍是“捉”。

本例红方是一捉一拦,属允许着法;黑方是长捉,属禁止着法。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8:车二进二,马6进7;车二退二,马7退6。

局例八图8,红方车二进二弃马捉马为新的“捉”,下一着车二平四吃子后车在保留,虽然交换后价值相当,也要按“捉”论处。

黑方马6进7捉车是“捉”。

红方车二退二捉马,是“捉”。

黑方马7退6是“闲”。

本例红方是长捉,黑方是一捉一闲。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四)献兼捉

图9:炮八平六,炮2平4;炮六平八,炮4平2。

局例九图9,红方炮八平六,献炮于车口,造成了红车对黑炮有新的捉,尽管交换后价值相当,仍按“捉”论处。

黑方炮2平4,被捉子逃离后造成的,所“献”的子处于被捉状态,按“捉”判处。

红方炮六平八是“闲”。

黑方炮4平2捉车是“捉”。

本例红方是一捉一闲,黑方是长捉。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10:炮六进二,炮3进4;炮六退二,炮3退4。

局例十图10,红方炮六进二,造成相关子红车捉炮是“捉”。

黑方炮3进4是“闲”。

红方炮六退二,献子去根,造成相关子红车出现了新的“捉”,交换后虽不能得子,也为“捉”。

黑方炮3退4,按《07规则》试行本裁决,为“闲”。但根据公布的“需进一步统一判罚尺度的棋例”,对于献兼捉,被捉子逃离后造成所“献”的子处于被捉状态,按“捉”判处的精神,是“捉”。

按《07规则》试行本裁决,本例红方是长捉,黑方是二闲,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本例红方是长捉,黑方是一闲一捉,红方变着,不变判负。

图11:炮七进一,士6退5;炮七退一,士5进6。

局例十一图11,红方炮七进一,献炮的同时,又造成红车捉炮,这是其它子对其它子的捉。献兼捉,从重判“捉”。

黑方士6退5捉车是“捉”。

红方炮七退一是“闲”。

黑方士5进6捉车是“捉”。

本例红方是一捉一闲,黑方是长捉。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五)两块棋

硬把两处不相关联的棋混在一起计算交换过程中的子力价值,犯的是初级错误。

图12:车二退六,炮9退2;车二进六,炮9进2。

局例十二图12,红方车二退六捉无根子黑炮,是“捉”。

黑方炮9退2,下一着能够炮9平5白吃中相,是“捉”。

红方车二进六,引起争论。甲认为车二进六造成相关子底相下一着能够吃炮,是“捉”。对此,乙提出异议,倘若红方用底相吃炮,则黑方车4进3,帅五退一,车4平3吃炮,并不能得子,是“闲”。

作者赞同甲的裁决。值得强调的是,乙把两处不相关联的棋混在一起计算交换过程中的子力价值,犯的是初级错误。

黑方炮9进2,下一着能够车4进3将死红方,是“杀”。

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红车是长捉无根子,黑方是一联合捉子一杀。应由红方变着,不变作负。

图13:马三退一,车7平9;马一进三,车9平7。

局例十三图13,红方马三退一是“闲”。

黑方车7平9捉马是“捉”。

红方马一进三捉车是“捉”。

黑方车9平7捉马产生于刚走的这着棋,上一着尚不存在,应当按“捉”裁决。

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虽然下一着能够进车吃马,但立即就要丢车,以一车换一马,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种子力价值的计算,实在是牵强附会。计算某方走子后是否得子,绝不能把无关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棋加在一起计算。

本例红方一闲一捉是允许着法,黑方长捉是禁止着法。按现行的《11规则》裁决,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

本文系“象棋残局解析”原创,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我带你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