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增加被裁员概率的6件小事

2019-12-03   指尖上的代码

这几个月,断断续续跟几位已经做到公司管理层的朋友聊裁员的话题,又刷了很多知乎的相关话题。

以前的文章也探讨过,裁员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员工本人工作中出了错。

有可能是大环境不好整个部门被端掉了,有可能公司的这块业务已经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了,有可能是神仙打架(大领导之间斗争)小兵遭殃,这些跟个人当前的工作状态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有可能是你的性格、能力不适合这个岗位。这种情况下,裁员不一定是坏事,痛苦让人快速认识自己。阵痛过后,往往会有更好的机遇。

但是,在聊天过程中,我们还是聊出一些出镜率很高的问题,真的属于个人需要修正的缺点。要是有这几个缺点,无论在国企,还是私企,无论在什么岗位,恐怕都会不受待见。

我总结了6点。

1. 责任感淡漠

以前我们说一个人淡漠,常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这个要分情景,有时候,不关己的事情,自己不了解情况,瞎掺和帮倒忙,适当的“挂起”对大家都好。

可在职场中,有一类人,哪怕是他点对点负责的事,他仍旧能摆出一副“挂起”的态度,这就让其他合作者有苦难言了。

在德国读经济学博士的好友之前就给我讲过令她苦恼的一件事。

她们研究室要搞一个课题,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每人分一部分分头做,然后约定了大家汇总的时间点。在约定时间的前几个小时,研究室一位硕士说自己能力不行,那部分完成不了了。拿来一看,几乎没做。

所有人的辛苦工作,眼看就要废在这一环上,大家只好手忙脚乱一起给她擦屁股。对整个的成果表达也影响不小。

这根本不是能力问题,就是典型的责任感淡漠。但凡有一点点责任心,一点点大局意识,都不应该拖到最后给大家埋雷。真的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也应该尽早求助。

职场上这样的事情来个一两次,以后谁还敢与你合作?领导把事情交待给你,弄不清什么时候就被你扔颗定时炸弹炸得血肉模糊。

2. 抢功甩锅

看过一个搞笑视频,领导问:“这文案文笔不错啊,谁写的?”A说:“老板我写的。”B在旁边默默翻白眼(内心戏,我们呢??)。领导接着说:“内容有点空洞啊。”A忙说:“内容策划是B做的。”B:???

视频拍得让人捧腹,可放在现实生活中,谁摊上这么个同事,可就笑不出来了。

在职场,同事之间是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是重复博弈,不是单次博弈能让你占了便宜逃之夭夭。

如果你是基层员工,抢功甩锅次数多了,便不再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如果你是中层,抢功甩锅会让你很快成为孤家寡人。

3. 不断提出问题,没有解决方案

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看到的问题是应该的。但是你总提却没有对应解决方案,有什么用?

领导大多数时候没有你想的那么蠢。你看到的问题,他可能已经看到几个月了,只是他也暂时拿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你光跟他说他早就知道的问题,不是浪费大家时间?

这时候如果你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是你做了功课的,经过深度思考的,这就有意义了。不论对错,起码帮助领导看到了在你的视角上的看法和方案。

4. 无休止抱怨,负能量爆棚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好像每天都笼罩在一层阴影里,张口就是抱怨,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不高兴。

适当做无关痛痒的吐槽是有益的,能迅速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吐槽昨晚共同喜欢的球队输球了,比如吐槽最近包邮区的天气是满30减15。

但假如是不分场合不分情景的抱怨,难免让周围人生厌。有人一天到晚抱怨客户没审美,请问抱怨完了你是就不用服务客户不用解决问题了吗?有人习惯性抱怨公司制度白痴,请问你为什么不离职?

如果你真的有理有据,请直接和上司提合理化建议,而不是坐在工位无休止抱怨影响他人的工作环境。

其实上面的第3点,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就成了这4。不断提问题提问题,看到的满眼都是问题都是不满,自己只图说得爽什么解决方案也拿不出来。

5. 背后说同事坏话

这点特别想强调一下。

直接背后说人坏话的,是傻。感觉大家现在混职场,都有了一个叫情商的东西,很少有人这么傻。但是一些人是被成为“说别人坏话的人”。

关于同事能不能当朋友,讲法很多,不一一探讨。我自己一向是支持不能当朋友的一派。

朋友之间,会讲很多知心话。而工作占据了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知心话里不可避免地会聊到工作,可能有无心的吐槽,可能一时兴起说要准备跳槽。你拿同事当朋友,界限就很难拿捏,这些知心话你说是不说?

跟利益不相关的人吐槽抱怨一两句都正常。可是跟同事,难免人家不多想。你说过的话,第二天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也不一定。

相反,和离职的同事,倒是很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大家一起工作过,有共同语言,有情感基础,有信息交换的需求。

工作之后,交朋友越来越难。和离职的同事保持联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你有可能会发现一座宝藏。

6. 玻璃心

我们这一代人,独生子女多,大家在家都是小公举小王子。

可职场合作,是建立在大家都是成年人的基础上,共同去完成一个目标。所有人都在忙着冲锋,没有谁有义务呵护谁脆弱的情绪。玻璃心,抗挫力差,还是得自己治。

领导说两句就泪奔,同事直接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就觉得被排挤,甚至撂挑子不干了。换位思考一下,谁愿意和这样的同事合作共事呢?

当然,职场烦心事一箩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做好了,不代表周围不会出现几位甩锅的、抱怨的、玻璃心的。讲讲我这几年在职场心烦的时候,自我安慰的几个小办法。

1.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烦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为什么而来,自己想从这段工作经历中获得什么。这才是我们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我们来工作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搞坏心情、搞垮身体。如果一味被别人的错误困扰,岂不是对不起自己起早贪黑的辛苦?

2. 发自内心接受别人本来的样子

我也曾与超级爱抱怨的同事共事过,从早到晚三句话不离抱怨还特别爱说话那种。搞得我心烦意乱,焦虑失眠,简直到了想因此离职的地步。

我也负能量满满,每天回家就给率哥讲同事的轶事:“你看,这么简单的任务,某某居然抱怨了一早晨。有这抱怨时间,事情早解决完了。”“这个客户,别人跟都没问题,怎么到了某某那里,又全是抱怨全是问题。”

率哥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你不是已经知道某某是爱抱怨的人了吗?既然这样,某某这么抱怨不是很正常。你为什么还如此苦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天,我终于听进去了。

我幡然醒悟,我们大多时候因为别人的错误困扰,是我们潜意识里不能接受那样的对方,期待对方改变。这不接受、想改变带来的痛苦,甚至大于别人的行为本身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就像瑜伽做体式的时候,有时候身体会很痛很难过。老师总说,要感受你身体的疼痛难受,接纳它,不抗拒,不恐惧。真正做到这样的心态,其实会发现疼痛本身并没有那么难熬。

难熬的全是自己的不接纳。

3. 正面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行为都是下意识的。也许困扰你的问题,你的同事并没有意识到他做的有什么问题。

所以,如果与你密切合作的同事有什么你难以忍受的缺点,在合适的时机,掌握好措辞,当面跟他沟通。

但记住,沟通的时候,只描述事实,和你的感受。不要主观评论,不要谴责。

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