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跑步的人有多赚?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一项涉及23万人的研究显示:
与不跑步的人群相比,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0%、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3%。
坚持跑步,就相当于拥有了一项长寿资本,再也没理由犯懒了。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国外研究并邀请专家,送你一份科学的跑步指南。
受访专家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波
研究发现:只要跑步就能延寿
为考察跑步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悉尼大学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等机构的运动科学家,对14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这些研究涵盖了23.2万名参与者,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了5年半至35年。在随访期内,总共有2.59万名参与者死亡。
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只要开始跑步,就能实质性地改善身体状况和延长寿命。
与不跑步的人群相比,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癌症死亡风险。
每周跑步的次数、持续时间、跑步速度和总里程,对上述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即使每周只跑一次,每次持续时间少于50分钟,时速低于8公里/小时,都能给人体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
一套科学的跑步指南
坚持跑步的人,已经拥有了匀称的身材、强健的体魄。不过,错误的跑步姿势或习惯,可能导致运动损伤,要想将跑步的健身效果发挥到最大,以下几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人群
8类人不适合跑步
近三个月内曾发生过心绞痛者;
做轻微动作会有胸痛症状的人;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
严重心律不齐、心脏肥大者;
服降压药后,血压仍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的严重高血压患者;
手术治愈后3个月内的患者;
下肢关节(髋、膝、踝关节)损伤者;
急性肾脏病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时间
三个时段各有利弊
时间 | 优点 | 缺点 |
晨跑 | 提神醒脑,保持全天警觉,反应速度更快 | 气温较低,会加大心脑血管负担。 |
傍晚跑 | 肌肉和关节的灵活程度高,不容易受伤 | 耽误晚饭时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问题。 |
夜跑 | 身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有利于脂肪燃烧、促进睡眠 | 气温低,易受风寒入侵;夜晚在户外,不安全因素较多。 |
准备
跑步前后都要拉伸
跑步前:做些热身运动能使身体快速进入状态,原地慢跑10分钟、高抬腿练习5分钟都是不错的选择,还可做一些动态拉伸,如手臂交替环绕、箭步蹲起等。
跑步后:不要立刻停下来,最好能走上10~2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可配合做些静态拉伸动作,如弓步压腿、侧压腿等。
速度
推荐匀速慢跑
健身跑以匀速为宜,对于有运动基础的人来说,建议男性8~10公里/小时,女性6.5~8.5公里/小时。
没有运动基础的初跑者,可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跑1分钟、走1分钟,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步延长跑的时间。
强度
逐渐加量
一次跑步量根据自身体质水平而定,初练者一般从3000~5000米开始,或持续20~30分钟。
有一定跑步基础的人,可在此基础上加量,但最多不宜超过10000米。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朋友圈。
“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