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知道很多宝妈有没有这个体验,就是孩子有时候走路明明路就是平坦的,毫无障碍的,孩子走路却老是会摔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空间视觉智能"开始发展了,如果此时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会错过孩子"视觉空间智能"最快速发展的几年。
经常被忽略的"视觉空间智能"
我们经常听到"智商测试""情商测试",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能力就只是包含"智商"和"情商"两方面。
直到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ts),才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原来孩子的"智商"不等于"智力",智力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霍华德将它分成了8个部分: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而这其中语言、逻辑、运动、音乐、人际交往等智能由于学习、社交需要都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唯有"视觉空间智能"因看似没什么用而常常被忽略。
- 到底什么是"视觉空间智能"?
在《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一书中,西班牙作者阿尔瓦罗·毕尔巴鄂指出: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孩子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度。一般来说,视觉空间智能高的孩子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些孩子在学习时擅长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所以他们在几何、绘画、图像处理等依靠图画的学科会格外突出。
- "视觉空间智能"不足会有什么影响?
看似作用不大的"视觉空间智能",其实是孩子学习活动中依赖最多的感官功能。只有视觉空间智能发展成熟的孩子,才可以准确地辨别物品的形状、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距离位置等属性,而这些恰好就构成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视觉空间智能差的孩子,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能察觉出来,比如:
1~2岁时,家长经常提醒,走路看着脚底下,却还是莽莽撞撞的摔倒;明明看到花瓶放在那,走过去却还是不小心把它打翻;经常不小心碰倒桌上的物品等等。
2~4岁时,不太喜欢读绘本,绘画时画直线困难,涂鸦时经常出格。这些其实都是视觉空间能力不足导致的聚焦困难。
4~6岁时,走路会经常碰到别人或桌角,玩游戏时经常无法接住或躲过正面迎来的抛接物等等
"视觉空间智能"具体包含什么?
诺贝尔奖得主David Hube及Torsten Weisel在他们的视觉实验中发现,人大脑中的视觉区域发展是受环境刺激影响的,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几年,没有对大脑进行刺激性连接,则会影响视觉网络的连接和大脑的可塑性,所以身为家长应该掌握"视觉空间智能"的具体内容。在他的研究中,他将"视觉空间智能"大体分了如下部分。
- 第一,视觉整合能力
视觉整合能力是一种感觉统合能力,全称"视觉动作统合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看到一件物品后,视网膜会因为对光波的感受,将光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信息。
视觉信息又会被大脑的大脑皮层、脑干等部分获取,从而对人的位置和身体部位作出反应,产生相应的动作。
简单的来说,我们常说的手眼协调能力就是视动整合能力的一个常见子分类。所以家长要经常让孩子眼睛和手可以一起动起来,其实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培养孩子视觉整合能力的很好的手段。
- 第二,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官方的解释是:记忆材料透过视觉接纳频道加以重现或保留的能力。
比较拗口,其实简单的来说,视觉记忆就是指图像消失后还存留在孩子大脑中的留存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会对刚刚发生过的事记忆犹新,这就可以利用孩子这个右脑比较发达的时候了,让他及时对功课做出复习,或是让他向妈妈复述他今天上了什么课,内容是什么?等等,都有利于加强孩子对功课的复习。
- 第三,视觉辨别能力
视觉辨别能力是指孩子们学会利用视觉分辨环境中的人、事、物形象、形状的差异,用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找不同呀,或是妈妈可以每天性的问问孩子,今天妈妈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能力
- 第四,视觉完形能力
完形能力是指从不完整的或被遮住的图形中看出正确的完整图案,这项能力看似无用其实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人的侧脸或背影就知道这个人是谁?看到汽车的一边就能脑补另一边?其实这都是视觉完形能力的体现。完形能力不足的孩子想象能力会受到限制,在立体几何等学科会感觉非常吃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搭积木呀,培养孩子的立体感。
生活中,家长要怎样帮助孩子发展"视觉空间智能"呢?
- 首先,经常使用描述空间的词汇。
由于大脑存在可塑性,如果你经常使用的词汇都是指出生活情境中不同物体在形状、位置上的区别,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它所在的空间。常用的描述物体的词语有:
大小、胖瘦、厚薄、弯的、直的、长短、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空的等等。例如,你可以说帮妈妈把椭圆的盘子拿给妈妈,或是告诉孩子去哪哪哪的第几层的左边帮妈妈拿个什么东西,这样有位置性描述,会让孩子把物体与空间联系起来。
- 其次,教孩子学会以身体为参照定位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以我们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物进行定位。比如,问别人路的时候就是很好阐述这个理,别人通常告诉我们,你往前走,或是你直走走到前面五百米处左转就可以了,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着导航让孩子带自己走,这也是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能力的。
- 再次,和孩子玩"画地图"游戏
对于稍大点4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画地图。比如,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藏东西,前提是孩子要把家里的地图大概画出来,然后把藏东西的位置稍微标记一下,然后自己去找,这一方面可以玩耍,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
- 将"空间思维"引入孩子的大脑
生活中引入空间思维是帮主孩子发育"空间视觉智能"的重要方法,这有助于孩子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你可以在孩子玩玩具时问他,"你的玩具熊放在哪里了",并请他描述出具体位置。或者问他"去幼儿园和超市,哪个更远一点呢?","你觉着这个哈密瓜和这4个苹果哪个占得空间比较大?""我们去超市买个西瓜,需要拿个多大的袋子呢?"等等。
- 最后可以让孩子尝试"盲人摸象"
就是让孩子蒙着眼睛去感触事物,孩子所感受的是立体的事物,在孩子的一点一点感触中,孩子就会在大脑中把这个东西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物体的形象。
总之,空间感知、解读和建构图像的能力是孩子八大智能之一,虽然看起来这个智能只有设计师和建筑师在用,但事实上所有人对空间技能的使用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频繁,它对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影响也远超我们的认知。因此,引导孩子积极发展"视觉空间智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东西。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