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以来,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抓党建、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就是小百户镇兴仁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海康。
用心用情帮扶 筑牢群众基础
周家庄的周小林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家庭劳动力单薄,近来,因生活上遇到困难,一大早就打电话向村委会反映医疗帮扶的事宜,为尽快解决这些难题,让群众放心,海康与村三委班子成员决定即刻起身走村入户,到贫困户家中,一边做思想工作,一边对扶贫政策再进行详细讲解。“海书记经常到我们家给我做思想工作,每次都会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向他反映的情况,他都能够及时帮我们解决”周小林向记者说道。海康经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以来,他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真心、真情帮扶困难群众。全村100户建档立卡户哪家有重病患者需帮助联系到大医院看病、哪家还需要申请危房改造补助、哪家还要解决安全饮用水问题、哪家要去务工需要介绍工作.都密密麻麻的记在他的笔记本上。“群众工作错综复杂,我们要用心、用情去面对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尽我们所能去一件一件的给他们落实,给他们办好,针对部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对政策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的情况,我们就反复的去做工作,一次、两次不行的话,我们就三次、四次,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赢得他们的支持与信任,这样,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海康这样说道。
抓好党建工作 提升班子战斗力
在海康未驻村之前,兴仁村存在三委班子不团结、班子整体合力不强、百姓口碑不好、一干事就出事的现象,“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党支部”,驻村之后,他认识到抓好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性,为把班子建设好,海康重点抓实村三委班子的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党章党规、《条例》、《准则》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为主要内容对农村党员进行轮训,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微课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同时,还制定各种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自觉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有效改善乡风。如今,通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建强队伍、移风易俗等三方面抓实了党建工作,三委班子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精准发力补短板 练强内功促发展
刚到村时,他发现兴仁村虽地处城郊,但村小组间的连接道路还未硬化,村内以前硬化的道路也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群众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七个自然村没有一个像样的村民活动议事场所,村小学、幼儿园部分教学楼已是危房,教师、学生宿舍严重不足;村卫生室也需要修缮加固;村内环境脏乱差,“三堆”情况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差,群众对干部意见很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拉着村三委干部就召开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有了思路,说干就干,在他的积极协调和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两年时间内,兴仁完成了村内所有道路的硬化工作,成为了周边十里八村道路硬化程度最高的村;修好了路,他又马不停蹄的协调争取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村卫生室改造提升项目、村内绿化亮化项目。两年多来,兴仁村先后整合各类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兴仁村道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学校漂亮了、卫生室也宽敞了。
农民致富找出路 产业发展有保障
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群众持续增收是兴仁村的一个难题,他与村三委干部多次研究,形成了“村有产业亮点,户有致富门路”的工作思路,在全村发展形成了烤烟、制种玉米、秋马铃薯、畜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群众持续增收有了保障。通过两年的努力,全村烤烟2260项目和2000余亩包谷制种有效落实,秋洋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养殖肉牛产业初具规模。抓群众基础、抓班子建设、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发展……,这一系列的行为,兴仁村三委班子都看在眼里,“我们对他的成绩是肯定的,人民群众对他是很满意的,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兴仁村委会一定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兴仁村党总支书记邢国云表示。
不忘初心 牢记脱贫使命
如今的兴仁村班子团结、干部争先、党群一心,各项事业正稳步推进。但离全面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征程中,海康也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脱贫攻坚的使命与担当,将继续带领全体驻村工作队员,按照组织要求,恪尽职守,认真履职,不遗余力的抓好各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兴仁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圆满完成兴仁村的脱贫攻坚任务。
记者: 邓赛 史延波
审核:桂云涛
编辑: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