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建华
出生于1912年10月18日的毛远耀,字卓夫,号振国,曾用名胡俊、李杰,韶山冲翠嘉堂(今韶山市韶源村东茅塘)人。许多文章都说其是毛泽东的堂侄,他自言“是毛泽东的远房侄子”(《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1日)。其祖父毛福生是毛泽东父亲毛顺生的同房堂兄弟,父亲毛智珠是毛泽东的堂兄弟,伯父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塾师。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一展厅,我曾见过一张毛泽东与毛顺生、毛福生、毛泽覃的合影。
1929年应堂叔毛泽民之召,赴上海转天津走上职业革命道路。1949年3月6日,毛远耀和辽宁旅大地委组织部部长王其人,分别被任命为大队长和政委,率领千余名干部组成“南下干部大队”。10月8日,衡阳获得解放。翌日,毛远耀率领一批南下干部进城接管。
1919 年11 月,毛泽东同父亲毛顺生(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为使城市迅速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毛远耀以高瞻远瞩的气魄,把城市建设与支援解放大西南、恢复衡阳对外联系结合起来。仅仅用了40天时间,便修建好了湘江铁路便桥,贯通了湘桂铁路。其时湘江东西两岸几无交通可言,除了汽车有公路局的轮渡,过往行人则没有,因而叫苦不迭。毛远耀调动各方人力和物力,首先修建好两岸的码头,再在两只木船上安装发动机搞小轮渡。青草桥原是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的木桥,晚清时以“青草桥头酒百家”成为衡州八景之一。历史上也曾几兴几废,1944年衡阳保卫战时被日寇炸毁,后架木桥以通车辆行人。1949年5月9日,木桥被洪水冲垮,仅余桥墩,只好架设一座浮桥通行。现在连浮桥都没有了,长沙至衡阳的公路无法连接,市内交通也极为不便。修桥没有钱怎么办?毛远耀召集各界头面人物开会商议,发动全市各界捐助善款,1949年底动工,次年3月竣工。木桥通车那天,老百姓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庆祝。
因为毛远耀市长在1950 年4 月28 日市建字第98 号文件上批示:“来雁塔系衡阳古迹之一,此塔应
毛远耀经常深入市区街巷踏勘地形,与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把原有小街小巷裁弯取直,扩宽延长,拆除了沿江路的城墙与城门,并提出经纬分明、三横九直的道路骨架,初步拟定了旧城向西扩展至头塘的城市建设方案(庆幸的是,他的心愿半个世纪后实现了)。除了中山南路是一条6.5米宽的麻石路,其余道路多是狭窄弯曲、坑洼不平的卵石灰土道路,“天晴三尺雾,落雨一坑泥”。无经费来源,省里也因为百废待兴,对衡阳市不可能有什么财政补助,于是毛远耀号召党政机关干部、驻衡官兵和广大市民踊跃参加义务劳动。1951年夏秋之际,解放路、人民广场(今岳屏广场一带)施工进入高潮,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的达万人之众。由市区到火车西站、汽车西站的马路,整修岳屏公园,开辟人民广场,则是以工代赈(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完成的。
杨文榘是当时市政府建设科技术干部,也是全市义务劳动委员会办公室的实际负责人,在《三年恢复时期衡阳城市建设的回顾》一文中说:“毛远耀非常注重人才与技术,真正做到了知人善用。在当时处于疾风骤雨的阶级斗争时期,农村在进行土地改革,城市也在进行民主改革,但他仍然坚持尊贤荐能,唯才是举,不搞唯成分论。在当时政府经费困难时,党政干部实行供给制,而对于技术人员却实行优惠的薪金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无不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之中。”
1953 年3 月26 日,毛远耀(前排右五)离开衡阳时所摄,前排右六为毛远耀母亲,右七为毛远耀父亲
作为6名城建工程师之一的尹肇诗,40年后在《我市解放初期的城市建设》一文中谈道:原设想于解放路口建湘江大桥,使解放路东连京广铁路衡阳车站,西通5条公路联网的汽车西站,成为一条改变衡阳市市容市貌的主要交通大道。根据省里的设计方案,解放路全宽26米,其中车道16米,人行道各5米。待学宫路建成后,大家认为全宽20米(车道12米,人行道各4米)太窄了,联想到即将动工的解放路全宽26米,仍然是窄了。毛市长采纳群言,改为全宽32米,其中车道20米,人行道各6米,重新设计报省。他还说:“如果技术力量可能,可以考虑铺筑柏油路面。”全长800米的解放路一期工程,东起湘江河岸,西止牛角巷口,从勘测定线到柏油路面铺筑成型,用一年时间全部完成。20世纪50年代初期,如此规模巨大的马路建设,全省尚属破天荒第一次。1953年,长沙等市曾派人来参观柏油路,进行经验交流。接着,中央城建部门考核,认定该路用油少、造价低、质量好。到后来,市城建局曾总结柏油路铺筑的经验,在1957、1958年全国城市建设经济交流会上作过介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恰恰是备受推崇的“衡阳经验”,却成了毛远耀的“滑铁卢”。“市委个别领导认为,解放路太宽,是‘大城市思想’作怪,点名批评,同时将和平路降格保留”(尹肇诗《我市解放初期的城市建设》)。曾有许多老前辈、老领导告诉我,因为毛主席曾亲口对毛远耀说过,要学习苏联管理城市的经验,所以毛远耀提出以红旗电影院为中心,像莫斯科那样搞一个辐射性大广场,东西南北大道全部贯通,结果遭到个别领导的抵制。他们上告省委和中央,毛远耀因而挨了批评,只能被迫离开衡阳。然而70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早些年勉强拓宽到46米(包括两边绿化带和人行道)的解放路,是不是显得十分逼仄了呢?而现在想要再拓宽一尺,无异于登天之难!
2006 年10 月19 日,94 岁的毛远耀去韶山翠嘉堂老屋的路上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1953年3月,毛远耀奉令调任并无像样工业的湖南省工业厅厅长。翌年秋天,调往北京任轻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嗣后去青岛橡胶二厂任厂长。1956年夏天,再调北京任化工部办公厅主任、部党组成员。翌年10月,调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即后来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前身)任党委第一书记,一直在这个岗位干了整整30年,1987年底以副部长级待遇离休。
1960年1月26日,毛主席乘专列路过衡阳,在445部队停留一天,随行的毛远耀“看到衡阳大变样了,心里由衷高兴”。1983年3月再到衡阳,“看到衡阳市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心里更是激情满怀”。这一次,毛远耀到了两路口一个山头上(张家山),那儿有一座埋葬衡阳保卫战牺牲的国军官兵和被日寇杀害的百姓白骨坑(俗称“万人坑”),不由得深长叹息道:“这是衡阳成为抗战名城的历史见证。当时由于财力有限,没有进一步修葺,使之成为永久性建筑,以教育子孙后代。这件事没有做好,我至今引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