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除了是资本方割韭菜的工具,还有什么用?

2019-07-27     答案区块链

区块链到底有什么用?可能圈内很多人依然一头雾水,尤其是当前Dapp生态没有起色,发币成了资本方设置模型割韭菜的工具。加上当前大饼、模式币以及“赌场”股平台币的稳健与一些号称应用类公链价格产生鲜明的反差,“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这两句口号是否真的成了币圈赋能实体应用的伪需求?

不可否认,我之前在文中或者解答读者问题的时候常说币圈目前最大的需求在于投机。毕竟大家都是带着钱来的,中心化的APP服务已经将我们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去中心化以及链上的应用更多则是带着猎奇心理试玩后的三分钟热度。明白当前的现状,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是我们应该做的,闲暇之余不妨探讨一下“传说中的”区块链应用能否在夹缝中走出一条突围之道,唉,我真是操碎了心。

今天家里换了桶纯净水,长期泡在区块链信息海的我顿时灵光乍现,一桶水或许能与区块链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虽说当前水厂水质由国家质检部门负责检测认证,但熟知新闻的我们都知道这种检测通常具有滞后性,质量问题发生后受害者如何进行索赔也成了一件麻烦事,尤其是赔偿份额的判定上,一个城市可能有数十万家用户订购了该品牌的水,如何赔偿与执行都成了问题。偶然想到,如果通过公链创建一个个人身份系统,将每一笔购水信息上链保存,倘若问题发生后则可以根据该记录进行精准的按份赔偿,优先采用该系统的企业也会得到更高的公众信任。

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食品、药品、物流等一些高频率信息繁琐的领域,采用一条扩展性高交易成本低的公链或有可能创建一条基于个人身份系统的确权网络。据我所知,当下不少企业已经通过私链的方式进行了相关的试点尝试,但私链上的信息说白了还是自家数据库中的东西,要想获得法院的证据采用还需要一定的说服力。尤记得公链热潮那段时期,有几家公链致力于从事相关的方向,但柚子开起了Dapp“热潮”之后,开始纷纷效仿,最终大多遗忘了自己的初心。

上述内容也引出了一个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究竟是To C还是To B?To C能够反映到币价之上,团队通过圈一波“用户”-拉高-出货完成三步走流程,针对这些用户开发的Dapp也随着无法满足需求而走向凉凉。To B的运营方式问题在于见效慢,投资者距离区块应用过于遥远,企业接受该项技术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团队在二级市场收益慢,这也是很多公链类项目抛弃初心的原因之一。对于公链来说做十天,或许To C更为有效,而耕耘十年,还是要探寻区块链的To B之道。这也是今天一桶水引发的一场关于区块链应用的思考。

文/币姥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th6NmwB8g2yegNDjg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