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裴琰做了一系列事情,都只是为了成为宰相,可在皇帝眼中,裴家在南灵扎根多年,他一直都没有放下对裴家的戒心,他不过是把裴琰当成一颗制衡朝堂的棋子,自不会让他如愿坐上宰相之位。裴琰手中有长风卫,这已经让皇帝忌惮了,为了让打消皇帝的疑心,裴琰立功后还不忘露出破绽,以退为进交出长风卫,在原著中,裴琰的野心却不仅如此。
椋国开国帝王以武立国,出身于武林世家,先坐上了武林盟主的位置,让门下弟子渗透军伍之中,借此夺取兵权稳定天下。在开国之初建立长风山庄,号令武林,由当时和谢家一起起事的裴家后代掌控长风山庄,掌握长风卫。裴子敬去世后,长风山庄没落,裴家也不复昔日荣光,皇帝重用裴琰,更是另有目的。
皇帝得位不正。
裴琰苦笑,坐下道:“三郎,我有先皇遗诏,你有当初谢澈给薄公和庆德王的秘 信,都能说明当初先皇属意继承大统的人是景王,而非邺王。是他谢澈联合了董方、薄云山、庆德王及我叔父,又命先父潜入皇宫,换走遗诏,才得以谋夺了皇位。”
皇帝因为自己皇位来的不正当,所以继位后一直疑心病重,用各种方式手段牵制朝堂各方势力,皇帝想要的从来就不是让百姓安宁,海晏河清,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能坐稳皇位,如何能让各方势力平衡,面对这样的皇帝,裴琰心中怎能没有其他心思?
原著中裴琰一开始便位高权重,不仅是宰相,手中还握着十万长风卫,曾在千军万马中取敌方首级,让椋国百姓免于战火,他在百姓中颇有威望,皇帝并非是明君,而裴琰筹谋多年,也早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裴琰有些让天下海晏河清、天下清明的大志向,但跟着皇帝,永远都是争权夺利,他的抱负永远无法施展。裴琰想要的从不是什么宰相之位,他想一统天下,他有能力又手段强硬,皇帝去世之前,封他为异姓王,以“忠孝”二字困住了他一辈子,可他儿子裴洵,建立齐国,取而代之。裴洵有野心,也有与野心相匹配的能力,若不是顾及天下人的眼光,他早就登上那九五之尊之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