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带你走进城市文化地标——分宜麻博物馆

2024-06-29     东南沿海消息通

今晚21:24 CCTV-3

《天工开物》与您相约《艺览天下》

走进分宜麻博物馆

与导演陆川一起漫步麻园

感受夏布“生花”的工艺魅力

探寻舞剧《天工开物》的灵感来源

赞叹一位时代的逆行者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求真务实的一生

扫码观看直播

下面先带大家一起

深入了解舞剧《天工开物》的艺术魅力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剧《天工开物》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分宜县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制作运营。该剧汇聚全明星班底,由总导演、编剧陆川,总编导高燕、孟可,作曲吕亮,服装设计阳东霖,舞美设计罗亚卓,视觉设计包尔温等国内顶级创作团队倾情打造,魏伸洲、马蛟龙、胡适、刘敬等杰出青年舞蹈演员担任主演,旨在用好江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天工开物》简介

作者/宋应星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一本记录中国明代中叶以前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十八卷,插图123幅,约10万字,记载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数据,记录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当时世界科学文明的最高水平和新质生产力许多生产技术沿用至今。《天工开物》历经朝代更迭,在清代几乎被禁,鲜为人知,却机缘巧合,飘洋过海流传世界,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深深影响、促进世界科学的发展,达尔文、李约瑟为之惊叹,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宋应星也被赞誉是“中国的狄德罗”。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向人类开源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2020年4月,《天工开物》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021年5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中国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宋应星(Song Yingxing)为八个地貌地名之一。

向下滑动查看

陆川导演跨界执导舞剧《天工开物》,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体现中华民族秉持“天工”与“开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展现中国科技根基、科技自信的民族精神,彰显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理念。

舞美设计做了大量的史料研究,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简、巧”的美学特征。剧中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特别是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

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在充分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舞剧化创意官员、百姓、工匠、农夫等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出极具鲜明特点的工匠服装。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大量的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音乐创作上,兼顾明代雅乐与民乐的艺术结合。作曲风格注重音乐的美感与和谐,强调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既有古典雅乐的庄重恢弘,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真挚,丝弦乐器为主,辅以笙箫钟等打击乐的运用。此外,音乐和声效中采集了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比如: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织丝的声音素材,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旋律中,突出这是一部劳动人民之舞,是一部工匠之舞。

从东方美学的“一页白纸”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绘画”,最终组成了《天工开物》这本巨大书卷,同时一幅幅“乃粒”“乃服”“曲蘖”“冶铸”等篇章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每一个舞段都是基于主创团队从劳动创造中提炼语汇,让人民在舞蹈中看到自己,呈现人民理想的舞蹈影像表达。伴随着演员们不断变化着的舞蹈、形体,肢体语言在光影与舞蹈之间给予观众极大的审美意趣,被观众誉为“文艺界的大作,舞剧界的大片”。

明制美学不仅仅是视听的美学,更是“实学”之风的精神美学。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史料,请教了多位专家顾问。明代尤其是宋应星所处的明代中晚期,“实学”思潮兴盛,依据《天工开物》中记录的大量工艺装置,全剧形成简约、实用、美观、内敛的美学风格。舞剧《天工开物》,也借此向观众传达:中国的科技探索精神从未断代!一代代像宋应星一样的科学家们,推崇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服务百姓,这种“实学”主义态度和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2024年7月起

舞剧《天工开物》

将在北京、上海、广州、

南京、杭州、苏州、厦门、武汉、成都等

全国多地开启首轮巡演

源|央视频、“舞剧天工开物”微信公众号、分宜发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f861a2cd44cda33ca6ebf08734fb2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