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纪念古人”,徒增笑柄

2024-06-25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纪念古人”的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不少自媒体还炮制出“纪念潘金莲开窗950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1000周年”等会议事件。

如此“纪念古人”,把经念歪了

打好历史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手段,召开“纪念古人”的会议也能提升地方知名度。但一些所谓的纪念座谈会,明显是为了纪念而纪念,甚至目的不是为了纪念。像“刘备托孤”作为历史典故虽有一定讨论价值,但主办方硬要从中挖掘“文化意蕴”“现代价值”,进而上升到“政治格局”“人才思想”,明显牵强附会;再如有的会议完全就是小圈子关起门来自己玩,所谓的获奖论文和专家发言公众根本看不到。【详细】

扎堆的“纪念古人”会议,实质上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争夺战的翻版,是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过度商业化包装的结果。不过,缺乏历史文化底蕴的“噱头会”,即便在短期内能够吸睛,获得一定的流量,最终也会因空洞无物而被公众遗忘,甚至引得公众反感。【详细】

再好的历史牌也经不起这么滥打

文化名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可否认,挖掘本地区的名人故事,确实是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带动文旅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许多游客看来也丰富了游览体验。但凡事过犹不及,若是罔顾历史事实和传播逻辑肆意改编、强加关联,只重“名头之争”而忽略文化现象的内涵,不仅不利于域内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于文化传承无益。【详细】

一些地方“卷文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再好的历史牌也经不起这么滥打。胡乱召开纪念会,也是对当地古圣先贤的不尊重。2023年8月,中宣部、文旅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强调党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论坛活动的审批实行总量控制、严控规模、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等原则,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但不少“纪念古人”的会议仍由此类单位开展或承办,显然是政绩观错位、功利心作祟。【详细】

地方文旅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

学术研讨是严肃的,地方文旅发展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长时间的耕耘和努力。“纪念古人”的会议扎堆出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约束与管理。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不能急功近利,应结合地方实际,做精做细发展旅游的文章。【详细】

此外,还应加强和完善对包括“纪念古人”会议在内的“纪念古人”活动的审批,严格资金审核,提高相关活动的监管透明度。我们应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以创新之态传承文化,而不是把“纪念古人”的活动当成发展文旅的噱头。【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

V视角:

@小江江:有啥意义?纪念啥?研讨啥?报告啥?

@好钢用在刀柄上:想起了相声《巧立名目》。

@偶尔:在糟粕中找噱头。

@孙振辞:背后皆是名和利。

中国经济编后语:

拿小说当历史,过于随意。如此“纪念古人”,徒增笑柄,不仅亵渎了学术研究,也浪费了公共资源,有巧立名目之嫌。荒诞不经的“纪念古人”会议层出不穷,对此类活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审批,提高监管透明度。地方文旅发展,与其想着“傍名人”,倒不如花点心思拼特色、拼服务、拼体验,从而让文旅消费可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f4b597c58dd345e2b56105ce9c05b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