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妈在树上找童年。
话说6月1日当天,河南开封北环城公园内种植的桃树结满了果实,几个大妈浩浩荡荡的来采摘,摘不到的还会爬到树上去,大妈们兴高采烈的说,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大妈倒是挺开心,可是公园的管理人员确实担惊受怕。损失几个桃倒没什么,万一大妈身手没那么敏捷,摔了怎么办?
确实看过这样的先例,某公园一位大妈上树摘果实时不小心摔摔坏了,家属将公园告上了法庭。你说为了几个桃子,现在家家也不缺这几个钱,万一摔坏了腿骨,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大妈群体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记得有一年夏季,我抱着孩子坐在小区的中心花园的那些长排的椅子上乘凉。晚上大概7:00,一群大妈拎着收音机来了。
一个大妈走到我跟前,毫不客气地说:你到那边坐着去,这块儿我要放收音机。
让地儿其实没什么,就是态度有点让人接受不了,感觉那地儿就是他们家的一样。
这个大妈爬树摘桃找童年的事件,我想分2方面来讲:
首先,从公园角度讲
公园不想让人摘桃子,最好竖块牌子,说:禁止摘桃,否则罚款!之类的警示语言,都写清楚了,这样别人也会有所忌惮。
其次,从大妈角度讲
大妈们最好也收起那个青春悸动的心!
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孙子孙女儿做点榜样,其次也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万一摔了碰了,就算你告赢了,吃苦的还不是自己的身体吗?这事儿得想清楚吧。
都说熊孩子熊孩子,咱可不能当熊大妈呀。
现在教育理念里,父母该给孩子做榜样,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但往往忽略了老人带娃,其实老人带娃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如果,老人带娃都是这样,娃可能学得更快,因为老人默许以及认可,所以,不要忽略老人带娃的榜样作用。
在教育孩子上,教育的主体还在于父母,而并非是老人,所以,父母最好做到:
不要完全甩给老人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直接甩给老人带,等到带了一身坏习惯和坏毛病后,又开始埋怨老人,但是,老人毕竟是吃过苦头的那一代,生活习惯和作风都不太和年轻人一样,可能在很多方面和年轻一代的父母是不一样的,因此,尽量不要做甩手掌柜,毕竟,孩子是你自己的,养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统一战线
在教育孩子上,最忌是教育方式不一致,这几天看了《婆婆和妈妈》,姜潮一家,婆婆是有点洁癖,很担心宝宝,妈妈麦迪娜觉得家里地面很干净了,都是用蒸汽拖把消过毒的,但是婆婆却一直觉得不干净,宝宝爬在地上玩时,婆婆就很紧张,宝宝拿起一个拖鞋时,婆婆一个箭步奔过去,直接抢了下来。
话说,看到那个镜头把我都吓了一跳,后来麦迪娜说:这样会吓到宝宝的呀。
这样的婆媳不一致确实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家里人最好要一致性原则。
永远记得,教育孩子的主体应该是父母,而不是老人,老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也是孩子的表率,不要等习惯养成了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