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夫也疯狂
从今天开始7月进入到下旬了,在明天(7月22日)就要迎来三伏天的“中伏”了。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中伏是20天,其从7月22日进入,一直要到8月10日结束,然后就是“末伏”。俗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有道理吗?中伏为何最热?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年份中伏是十天,有些年份中伏又是20天呢?其依据是什么呢?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而每年入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但都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个期间。农谚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指的是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头伏第一天。而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
头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的时间长短不同了。庚日之间相差是十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那么当年中伏就是十天。但如果有五个庚日,那中伏就是20天了。多数年份,夏至节气到立秋之间都是有5个庚日的,今年也是五个庚日,因此中伏就是20天了。那为何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呢?有没有道理?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以后就要开始“数九”,即每九天为一九,经历过九个九天以后,冬天也就结束了。其中在三九,也就是冬至后第19-27天是一年中最冷的。而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从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一年中的最热时候,出现在每年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三伏中(头伏、中伏和末伏),最热的要数中伏了。
“伏”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在三伏天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而在中伏的时候最热,那是因为这个期间地表湿度变大了,并且每天在白天还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是等到了晚上的时候散发出来的热量却很少。这样在地表层就会有很多的热量积累,所以就会一天比一天炎热。
而进入到了中伏以后,这种积存的热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天气也就是最炎热的时候。加之在这个期间的雨水也比较多,空气湿度大,而水的热容量要比干空气的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期间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到了中伏时期,随着副高气压的控制占据主导,而高压内部的气流逐渐下沉,这样就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而过了中伏以后,日照时间逐渐的缩短,白天吸收热量相对减少,而释放的热量增多了,因为气温也就开始逐渐降低了。
在明天进入中伏以后,后天(7月23日)就要迎来今夏的最后以后节气——大暑了。大暑就是大热的意思,其正好处于中伏阶段,所以在大暑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在北方地区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到了中伏第一天有吃面条的习俗。这个期间的气温高、闷热,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还可以多吃点清热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菜、绿豆汤、冬瓜、莲子等等。当然了要想防治中暑,除了要避免高温天气到室外活动以外,还有就是要做到心静,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7月22日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农夫也疯狂,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