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足协在准入名单公布前,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的意见,包括外援数量、中性化名称、异地转让等相关政策是否变化。其中异地转让这个政策有望有条件放开(转出地、准入地所有相关方都同意,且5年内不再次转让),让几个俱乐部看到了自救或者营收的机会,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经济强市的深圳,原因当然是政府补贴力度在国内排名前列,最高可能破亿。
2020年,深圳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体育产业的相关文件,文件指出,深圳要重点扶持足球产业,给予职业足球俱乐部不同金额的补贴,包括以下几点:
1、在深圳注册并冠名“深圳”的职业俱乐部(足球、篮球、排球等都可以),每个赛季将给予不超过3500万元的补贴,用于训练、器材、场地租用、安保等方面,据说针对足球的则是中超每年补贴不超过3500万元,中甲补贴不超过2000万元,中乙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2、如果职业足球队取得优异成绩或者签约了世界排名前列的运动员,补助金额将提高,但总额不超过8000万元,据说也不能超过球队全年运营费用。
3、首次晋级职业联赛的球队,可获得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贴(比如今年的深圳青年人,从中冠升到中乙,明年的运营费用基本有了)。
4、如果球队主场设立在龙岗大运中心,龙岗区将额外提供2500万元补贴给予球队。
5、市、区政府也会帮俱乐部去吸引赞助商的加盟。
6、俱乐部推动了深圳某一产业融合发展,经认定为优秀新业态项目的,可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建设体育产业园区、基地可获得100-200万补贴。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成绩的情况下,一支主场设在龙岗大运中心且球队名字用“深圳”开头的中超足球俱乐部,就能获得3500市政府补贴+2500万区政府补贴,累计6000万。加上政府协助吸引的赞助费、门票收入,总资金破亿也是可能的,毕竟今年深圳队就获得了接近9000万的补贴,绝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或者解决国际官司上了,少部分用在球队运营了。如果成绩良好的话,补贴1亿就很轻松了。
12月14日,据说一家新的球队在深圳注册,球队负责人是城市足球集团中国区的CEO,也是四川九牛的管理人员。根据中国足协相关文件要求,同一企业或个人,不得同时管理国内的两个职业俱乐部。国际足联也有类似规定就是,同一区域可能产生成绩上利益交集的两个俱乐部不能是同一投资方。
三级联赛按照之前的时间规定,下周就应该公示第一批准入名单,而问卷调查的结束,是否会延迟公布准入名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