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广告······················
正
文
距离砚山县城7公里的路德水库,是县城近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源之一。沿水库周边分布着路德小寨、小水井、迤勒3个村小组,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污管道,日常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环境脏乱差,更是影响了水源保护地致使水质下降。砚山县委县政府依托沪滇协作平台,积极争取支持,实施了沿路德水库周边村寨污水治理项目,切实保护好水源地。
一、建管网水池,实现污水全纳管。根据农户住宅分散分布的特点,项目采取分散式处理系统,共设置18个污水处理点,平均4-5户共用一个净化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系统,灵活全面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在极端个别情况下设备发生故障,也可快速进行修复,无环境污染的隐患,降低后期运维风险。三个自然村总共建设70座净化槽、70座沉淀收集池,改造户内雨污分流338户,建设检查井260个、排污主管道9147米、排污分户管道4543米,实现农户生活污水全部纳管处理,污水经处理达到了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3/T953-2019)》一级A排放标准。
二、建光伏发电,效益一举两得。为解决污水治理系统日常用电问题,项目采用540W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布置在路德村委会活动室屋顶、停车棚顶,总铺装面积1000平方。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不仅能满足污水处理系统6万千瓦时的年用电量,还剩余19万千瓦时全部并入南方电网,为项目后续运行提供保障,也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三、建表流湿地,生态净化水库。为进一步消减向水库排放的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实施了库塘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多级的沉淀、过滤、生态净化池,清除水生杂草及漂浮垃圾4100平方,建设湿地与水库之间护渣钢网,种植水生植物3000平方米。通过湿地的缓冲,使水中多余的氮、磷以颗粒形态沉积于土壤中,加之湿地中的挺水植被根系再次吸收水中的杂质,营养物质沉淀积累在泥层中,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净化下游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路德村委会污水处理项目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达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结合乡村振兴整体设计,有效解决脏乱差的情况,改善村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路德村委会“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项目建成运行后每年向环境排放的COD(COD即化学需氧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的量将减少1.2~11.3吨左右、氨氮将减少0.2~1吨左右,源头水质可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了水库生态,保障路德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切实惠及水库下游县城近十万人的饮水安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沪滇协作积极探索文山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新路子,创新治理模式,强化运营维护,助力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来源:沪滇协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家在砚山
01
联系我们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砚山平台
留言区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