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凌迟袁琦朱瞻基垂泪,历史上的明宣宗对太监是什么态度?

2023-11-07     阿斗爱

原标题:《尚食》:凌迟袁琦朱瞻基垂泪,历史上的明宣宗对太监是什么态度?

《尚食》:判袁琦凌迟朱瞻基垂泪,历史上的明宣宗对太监是什么态度?

看《尚食》剧情,袁琦背叛朱瞻基,朱瞻基下令判其凌迟,他在宫殿里透过门缝看着门口跪在地上的袁琦,无声泪流。

对于这个剧情,虽然知道编剧是在体现朱瞻基对袁琦的重情重义,但是依然有许多网友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更多网友认为,在古代掌权者心里,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奴才救主那是本分,对于忠心的奴才主子可以赏赐,当他后来变了,主子手下那么多奴才,又怎么会可惜哪一个呢。所以感觉没有必要。

历史上的朱瞻基,对太监是什么态度呢?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堂”,指定翰林学士教导宦官们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对于朱瞻基而言,他的这项命令是为了自己政权方便服务,他需要一批更加容易控制的私臣,其他的集团都不能提供这样的忠诚和机密性,所以才会抬举太监,毕竟他的爷爷朱棣当年许多大事也是用太监完成的,实事证明,只要上位者识人善任、或者能控制得住,那么自然可用,反之,如果控不住,那外朝大臣造反者或挟天子以令诸侯者一样众多啊。

至于其他的所谓的平等与不分贵贱,或者主子多重情一定要抬举奴才,在那个时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朱瞻基抬举太监便宜行事,一方面可能也有制衡内阁之意。就明宣宗而言,他在位期间是能够控制宦官势力的,太监势头扩张过头做了错事,也曾被他打杀,但惩治了一批把不该有的势头遏制住了之后,他还是会继续用,大不了周而复始,后世一些皇帝可能控制不住,但是明宣宗控地住,权力制衡他玩得游刃有余。

朱瞻基和一些传统的帝王不同,他不是那么容易被一些传统思维束缚的,因为他是朱棣培养的传承者。众所周知,朱棣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培养的继承人自然不会是一个刻板与深情的。

朱瞻基上位后,杖杀过自己做太孙时期得到过朱棣赞许的一位老师,废黜了自己无过的结发妻子,炙死了自己的嫡亲二叔并灭其满门,喜欢狩猎、喜欢斗蛐蛐、喜欢画画,他是一个自由洒脱的皇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e3c594fdf243604fb19c4265df5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