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敢说!范志毅点出国足3连败原因,伊万连续3场换人后丢球
要说这世预赛,国足的表现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第三场比赛再次上演被大逆转的戏码,1-3不敌澳大利亚,3连败已经把球迷们的心气儿磨得透透的。球迷们一个个拍着大腿、咬牙切齿:“又来这一出!这剧本都演了多少遍了?”而这锅到底该谁背?伊万科维奇?球员?还是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来说说这场让球迷直呼“到底看了个啥”的比赛。国足开场还算争气,由年轻小将谢文能首开纪录,本以为这次能守住胜利,可谁能想到,下半场伊万竟然在刚开场就换下了这个唯一能“造反”的小伙。23岁的谢文能本来是场上的一把尖刀,结果这换人操作一出,球迷立马炸锅:“腿不舒服?是能跑不动了还是你教练看不顺眼啊?”
著名解说黄健翔更是当场直言:“这换人我看得脑袋疼!”确实,每场比赛谢文能被换下后的那几分钟,国足的表现简直像被施了“丢球咒”,立马从能抵抗到“自动缴械”。对阵日本,谢文能下场6分钟就丢球;对沙特,87分钟换人,3分钟后被绝杀;对澳大利亚,7分钟后对方反超比分。按这节奏,伊万是不是暗中在对手阵营当卧底?
但话说回来,输球真就只怪教练吗?范志毅一句话点到了穴位:“我们进18强赛靠的是新加坡门将失误,本来就没那实力。”你看,真相就是这么残酷——国足的技战术水平在亚洲这片地界,勉强算个“过客”,遇上强队根本没得打,任凭你教练换谁上场,都是难逃厄运。
其实,说伊万把国足带沟里了也不尽然。看看这支队伍的阵容,基本上是中超“养老院”出来的30岁左右的老将,体力跟不上,冲刺跑半场都喘得直吐舌头。对比对面的澳大利亚,个个都是在欧洲联赛“混饭”的猛男,跑不死、防不住,国足丢球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且,伊万在后防线上对刘洋的偏爱也是一大迷思。这几场比赛刘洋的表现几乎和稻草人无异,防守漏洞百出,却被伊万视若珍宝,这操作不禁让人怀疑教练是不是对后防线有“包容心态”,用不行的就要一直用,直至用出成绩来?结果刘洋也真是“给面子”,场场搞砸,场场稳定失误,不服不行。
不过,最惨的还是球迷。看到国足连败三场,12个丢球像一记记耳光抽在脸上,一边痛一边还得继续看。这就好比你家做饭的厨子手残,把菜炒成了碳,但偏偏这厨子还挺固执,换掉唯一能把菜炒熟的“青壮厨子”谢文能,就为了再给那些手残厨师多几次练手的机会。这样下去,你能期待饭桌上会有什么惊喜吗?最多也就是没再多炒糊几个菜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志毅的“弃卒保车论”倒是挺有道理。既然这帮老将都已经输了个麻木,那不如换批年轻人上来练练吧!再怎么输也输不过现在,不如放手一搏。换上一批25岁以下的年轻小将,放手一搏,能捞到多少经验是多少,兴许还能发现几个未来的希望之星。
反观现在的局面,范志毅的批评可不是空口说说。他直言“技不如人”,这不是给国足贴标签,而是揭了个赤裸裸的现实。看看这些年国足的基本功训练,脚法不准,传接球失误连连,防守站位稀碎。就这么一支队伍,拿出去踢这种级别的比赛,就好比把幼儿园小朋友放在成年组比赛,输球成了家常便饭,连抵抗的余地都没有。
至于伊万的换人策略,这个问题得细细琢磨。教练的责任当然不小,但总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在一个人头上。换谁上都不能改变球员基本功不过关、体力跟不上的现实。而伊万连续三场换人必丢球,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国足的应变能力为零,一旦场上形势有变,队员们个个乱了方寸,连个稳住局面的都找不出,难怪范志毅直呼:“再这么下去,随便上谁都得输。”
三连败,已经把国足和球迷们的情绪打入谷底。接下来的七场比赛,是继续让一帮老将上去“熬日子”呢,还是破釜沉舟,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也许,这才是中国男足真正需要面对的课题。毕竟,成绩已经这样了,还要留着这批“久病成医”的老将,等到哪天心脏麻木到看着进球都波澜不惊,球迷们该如何继续支持?
范志毅敢说敢讲,给出的大换血方案虽有些激进,但至少是个方向。要知道,再继续把这锅甩给教练和个别球员,只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国足球,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练习、全面提升技战术水平上来,而不是继续靠换人、赌运气来期待奇迹发生。
至于伊万,或许这几场丢球也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背后暴露的深层问题才是国足这几年在国际赛场上屡战屡败的真正原因。球迷们要耐心,国足更要认清自己,改变不该只是表面功夫,而应从根本上脱胎换骨。毕竟,没人想再看这“屡试屡败”的剧本重演了。球迷们看得烦了,吐槽都没新花样了,可你倒是给个能赢一把的惊喜啊!至于伊万的换人策略,是不是真那么致命,接下来几场还得看看,国足这碗“凉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捂热。球迷的心,真受不了再被倒冷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