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重回10万元/吨大关 未来或继续下探

2023-12-08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碳酸锂重回10万元/吨大关 未来或继续下探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12月8日,碳酸锂期货全线大涨,其主力期货报10.31万元/吨,重回10万元/吨大关。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7月碳酸锂期货合约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价格一路下跌。12月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曾跌至9.25万元/吨。

当前,锂电产业正在经历从旧产能到新产能的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产能结构性过剩、旧产能快速出清、价格战长期存在等特征,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碳酸锂的下行趋势或将延续到2024年。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随着2024年碳酸锂的供给继续增加,明年的碳酸锂价格仍将处在下滑通道。

价格震荡

7月21日,碳酸锂期货合约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在首日交易中,碳酸锂期货集合竞价后,碳酸锂2401合约开于23.89万元/吨。到了12月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跌至9.25万元/吨。

市场曾预判碳酸锂价格跌破10万元/吨将在2024年到来,但这一天来得比市场预测更早一些。

不过,在12月8日,碳酸锂期货全线大涨,重回10万元/吨大关,其主力期货报10.31万元/吨。

在此之前,碳酸锂长期处于下行通道。截至12月5日,SMIM(上海有色网)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12.6万元/吨,较上周下跌5.8%;工业级碳酸锂均价11.35万元/吨,较上周下跌7.42%。SMIM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11.55万元/吨,较上周下跌6.27%;工业级氢氧化锂均价10.7万元/吨,较上周下跌6.72%。

产能过剩是导致碳酸锂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信期货研报中提到,自11月中旬以来,碳酸锂2401合约步入了单边下挫行情,跌破10万元/吨,相较于区间最高点跌超35%。究其原因,基本面过剩对期现货价格下行的指引力量叠加现货商抛货情绪加剧,两方面因素综合使得盘面空方力量再度增强,引发各合约接连破位。

记者了解到,10月底各家锂盐厂逐步复产,碳酸锂价格便加速进入下行通道。供需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凸显。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主要生产地的锂矿进口量均呈现上升态势。国信期货有色(碳酸锂)专题报告中提到,据上海钢联统计数据,2023年10月澳大利亚黑德兰港共出口锂精矿13.62万吨, 出口至我国占比为100%,环比增加超60%。智利海关数据显示,10月智利碳酸锂总出口2.4万吨,环比增加74%,其中对中国出口1.7万吨、环比大幅增加84%。在预计运输过程约为1个月的情况下,我国11月锂辉石精矿和碳酸锂的进口量将再度大幅增加。

而需求端则略显疲软。“碳酸锂的下游主要涉及到锂电池。从上游来看,产能是比较充沛的,但是开工率基本维持在40%—50%的状态。”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若怡说道。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明显。然而,碳酸锂对应的正极材料生产带销售存在2—3个月的生产周期,因此,当前的碳酸锂产能对应的整车销售区间为明年1—2月份,为传统销售淡季。

然而,即便已经历暴跌,但是碳酸锂的下滑似乎仍未停止。“预计12月我国碳酸锂供应量将环比下降,但库存高位叠加需求疲弱的局面并未改变。短期内在经历超跌后或将迎来修复,但中长期来看,仍将承担下行压力。”业内人士说道。

国信期货研报指出,相比于目前的库存高位,去库量仍然有限,碳酸锂供需仍然处于过剩局面。预计2024年我国碳酸锂总供应量约为99万吨,需求量约为87.9万吨,供需过剩量预计拉大至11.35万吨。对应到目前期货下行趋势下的成本支撑位,预测8万元/吨或将形成强支撑。

仍有利润空间

“在碳酸锂价格跌至15万元/吨的时候,市场中就有声音提到了价格下跌对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这样的压力是存在的,但压力主要面向的是没有资源优势的中小企业。而对于有资源的企业而言,这个价格区间还是有利润空间的。”业内人士说道。

谈到碳酸锂的价格下跌,盐湖股份方面提到,产品价格变化,对公司经营效益有影响,公司使用钾肥生产排放的老卤进行卤水提锂,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记者注意到,以天齐锂业为例,其位于澳大利亚的锂矿资源,泰利森格林布什化学级锂精矿每季度定一次价,定价参考锂产品市场上四家报价机构(Fastmarkets、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S&P Platts和亚洲金属网)上一个季度的价格变动,再根据采购量给到两位股东一定折扣。

天齐锂业方面提到,公司采用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格林布什开采加工得到的优质锂精矿直接应用于公司中游锂化工产品的加工当中,在实现原材料100%自给自足、保证资源供给的同时,最大化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结合公司领先的锂化合物生产加工水平,有效实现锂产品利润空间合理最大化。

据悉,由于锂盐厂商采用的提取方式不尽相同,成本也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认为,大厂的成本大约在8万元/吨。

如今,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之际,企业的利润已经受到冲击。

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净利润下滑49.33%,赣锋锂业净利润下滑59.38%,盐湖股份净利润下滑53.65%,西藏矿业净利润下滑76.35%。

高工锂电调研数据显示,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在大幅减少,储能锂电池数量大幅上升,因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上升所致,储能市场格局未定,新进入者众多;对材料企业而言,下游锂电池市场集中度上升,对材料供应商数量要求减少,但对比2020年,2023年多数材料接近翻番。供给过剩下,锂电材料产业链也开始进入价格与毛利双降、账期延长等困局。对比2022年,2023年三季度,隔膜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约40%,电解液领域下降约25%,负极领域下降约20%,三元正极下降约9%,铁锂正极下降约5%。上述细分领域的应收账期均普遍延长。

谈及新增产能,某锂电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没有新增产能的计划,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怎样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产能。”

产业等待出清

在当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应对。

天齐锂业方面表示,公司将在合法合规遵守已签订商业条款的前提下,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基本考量,综合考虑原料及产品库存情况、市场情况、客户订单及提货情况、公司工厂产能释放情况等因素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未来公司锂精矿采购节奏以及公司自有工厂和代工厂的生产节奏。

记者注意到,天齐锂业在今年8月向广州期货交易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11月27日,广期所发布了《关于调整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质检机构的公告》(广期所发〔2023〕268号),决定新增其为碳酸锂期货交割厂库。而据天齐锂业方面透露,目前公司没有开展碳酸锂期货相关业务。

另一家国内大型锂盐生产企业赣锋锂业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暂未在碳酸锂期货品种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

“碳酸锂的原料价格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关联度比较高,碳酸锂价格下跌直接影响锂辉石价格下滑。”张若怡说道。

事实上,碳酸锂的价格下跌,对于锂电池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前两年电池厂商因为碳酸锂价格暴涨而承受压力。但现阶段企业与上游矿厂签订的大多是长协。我们还是希望碳酸锂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一位锂电池生产企业人士说道。

在墨柯看来,随着2024年碳酸锂的供给继续增加,明年的碳酸锂价格仍将处在下滑通道。“这个势头或许将持续到2025年。最低的价格或将来到5万—6万元/吨的价格。”墨柯说道。

(编辑:董曙光 校对:颜京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c1a829dfe498cb5e04fdef1f3d5fa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