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冷兵器之所以被淘汰,就是因为杀伤威力远低于热武器,压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一支军队手持大量热武器,对阵一支手持冷兵器的军队,不用说,后者肯定被前者打得狼狈不堪,迅速败仗。这是没有悬念的战役。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二战时期,有一国出动飞机坦克入侵他国,愣是败给了当地拿弓箭的土著,此国就是以爱“投降”出名的意大利。
这场被称为耻辱的战役,发生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者墨索里尼,试图将意属埃塞俄比亚(今埃塞俄比亚)纳入意大利殖民帝国的一次战争。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开始把握非洲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则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欧洲殖民的非洲国家。眼看轴心国中的日本、德国在亚洲、欧洲战场打得激烈,收获颇丰。自己啥也没捞到,意大利不服。
在20世纪初期,意大利试图利用埃塞俄比亚领土争议发达了战争,以此来扩展其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当时,意大利已经占领了埃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希望通过侵略埃塞俄比亚,来建立贯穿非洲的意大利殖民帝国。战争开始不久,意大利就派出了30万名士兵、675架飞机和463辆坦克,以及大量的步兵武器和弹药。
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只有35万名士兵和一些没有现代化军事装备的武器,那就是弓箭、长矛等冷兵器。值得一提的是,这35万人,不到万人受过专业的训练,其他都是土著。而意大利装备则有,如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武器、榴弹炮、迫击炮、坦克、装甲车和战斗机,而埃塞俄比亚军队则主要是步枪和弓箭。
在战争开始初期,意大利士兵气势汹汹的杀入,利用他们的现代化武器优势,和埃塞俄比亚的装备差别制造了一些初期胜利。然而,埃塞俄比亚士兵凭借独特的战斗技巧,在战术和策略方面予以反击。由于意大利军队进攻过于鲁莽,他们经常陷入对方的埋伏中,甚至有不少部队被歼灭。最后,意大利军队因为后勤保障线的欠缺,以及埃塞俄比亚土著士兵自发的游击战争精神,渐渐陷入困境。
第一场战役打下来,意大利士兵损失近10万,不得不重新撤回休整。面对这样巨大的耻辱,意大利很不服,很快有重整旗鼓,再次出发入侵埃塞俄比亚,这回士兵人数增加到了50万的规模。出动了大量的大炮,还卑鄙使用了芥子毒气,这才打败了埃塞俄比亚军队,成功将当地纳为自己的殖民地。
你以为到这里,意大利就是赢家了吗?并非如此,由于埃塞俄比亚实在太穷了,虽然领土上有些资源,但无法开采也运输不出去。为此意大利又花费了70亿美元,给当地建造基础设施。这钱刚花完,投资还没来得及收回成本,结果二战结束了,全球反殖民运动开始,不久后埃塞俄比亚获得了独立。意大利亏了个底朝天。
第一次战役,意大利失败的原因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意大利贪图殖民领土,其过于自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到处是近乎原始森林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的飞机、坦克装甲,是没有多大用途的。一旦陷入茂林中,面对擅长游击战的土著,意大利士兵只能被动挨打,而且不熟悉地形,很容易迷路,陷入对方的包围圈。
其次,意大利士兵对于非洲战争的局限性和具体情况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再者,意大利的后勤补给存在着很多问题,这让士兵们在战役中感受到了饥饿和疾病。加上水土不服,战力又下降了不少。此外,意大利在策略和战术上也存在着许多缺陷,过于鲁莽的进攻和缺乏对于作战中影响力的考虑也让他们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