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以来,西班牙曾称霸海洋领域长达300年之久,之后便是荷兰再接着才到英国。
关于西班牙海上霸权衰落的原因,史学家一般归于以下三方面:
1、驱逐犹太人。
2、荷兰独立。
3、消费税。
1492年,西班牙颁布了《禁止信奉犹太教法令》,毫无疑问,这是一条逐客令,上千上万的犹太人因此不得不远离西班牙管辖的土地。与此同时,他们带走了贸易和金融创新的才能,以及在全球遍布的经济关系网。
之后,西班牙的经济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放缓期。
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地区,支撑着西班牙税收40%以上的荷兰人,同样不满西班牙关于基督教新教的打击而开启了长达80年之久的战争,并在1580年宣布独立为荷兰国(独立战争到1648年才结束)。
当腓力三世登基的时候,西班牙的国家负债已高达财政收入的8倍之多。
尽管如此,西班牙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势的国家,直到他们实施了名为“阿尔卡巴拉”的消费税收制度。
消费税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现在,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有消费税。不过不同的是,如今世界各国的消费税针对的是每一种商品而不是每一次交易,也就是说,最终的商品消费者只需要缴纳一次针对该商品的消费税即可。
但是“阿尔卡巴拉税”并非如此,它们的消费税针对的是成品的每一次流转。从制造商卖给批发商,从批发商卖给零售商,从零售商卖给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缴纳消费税。
起始,这一消费税只用于不动产和部分奢侈品的交易,后来慢慢扩散到了所有商品领域,包括衣食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逐层累积的消费税最终都体现在了商品价格上,一时间内,西班牙的物价飞速上升。不过皇室的统治者们并没有认为这是税收惹的祸,他们将通货膨胀归罪于美洲流入的大量白银。
于是,皇室颁布法令,控制市场上的白银流通。
稍懂得经济常识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乱用药”的行为无疑是“自杀”。
本土商品售价奇高,国民手中有没有相匹配的银两,只能去找更加便宜的“进口商品”。就这样,成本低廉的海外商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西班牙的消费市场。
同时,西班牙的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出口也因为售价提高遭遇打击,慢慢地,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越来越多从事海外贸易的公司走向倒闭。
对于皇室而言,他们在财政债务上得到了缓冲,巨额的消费税慢慢将国债填平。
但是这并非好事,因为当腓力三世回过神来的时候,发行自己称霸世界的“无敌舰队”已所剩无几。史料数据显示,16世纪后期的时候,西班牙商船数量为英法两国商船数量之和的2倍。到了17世纪初期,西班牙商船数量锐减75%,该国的港口被来自英国的商船占据,该国的造船厂只剩不到10家。
那这和“无敌舰队”的沉没又有什么关系呢?
直接联系。当时所谓的西班牙海军,其实大多数都是有平日里的商船在战争时刻转为军舰使用,每一艘行驶在大洋上的西班牙船舶,都肩负着军商两用的功能。
商船的锐减意味着战船的锐减,意味着“无敌舰队”的规模在削弱,到了17世纪中期,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彻底拱手让给了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定实施“阿尔卡巴拉税”之前,有一位“谋士”曾建议西班牙王室不要针对消费征税,而是提高商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当时西班牙还有强大的海军。但是西班牙王室并没有采纳,原因仅仅是他们查到了这位“谋士”是犹太人的后裔。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