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女性应该学会不被情绪击败

2019-10-31   人间是剧场

“男女共休产假”一度引起热议,这个看似有点“个人化”的问题,背后却牵系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支持者认为,国际经验证明,单方面延长女性产假,反而让企业招聘女性时有更多顾虑,如果男人不休产假,那一个企业雇一个女性的成本就升高了,所以他们呼吁 ,在休产假方面鼓励男性也要休产假。

此外,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当中都有一个缺位的父亲和一个焦虑的母亲。为什么这样?这就是双重的偏见在男性和女性身上不公平的对待。男女共同休产假,让爸爸也有更多育儿责任与乐趣,真正的人生伴侣是双方都更好地平衡事业与家庭,如果在家庭、职场上双方都可以共同分担责任与义务,这样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不必缺位,母亲也不必焦虑。

杨澜就曾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发出共同倡议,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给女性更多的晋升机会,让男女共休产假,给予母婴哺育空间……她说:“外界的观念是,如果女人不先做到相夫教子,就没有发展事业的权利,相比之下,男性精英几乎很少被要求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不公平,家庭的砝码不能只加在女人一边。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更好的环境,我觉得这是社会可以共同推动的事情。”

“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这是个伪命题

中国年轻女性群体中有一种迷茫情绪:“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对此,杨澜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你需要让自己做这道选择题?干得好,是安全与独立,嫁得好是幸福感。二者兼顾不仅是女性的梦想,也是男性的追求。问题往往出在,你向‘嫁得好’要独立与安全,向‘干得好’要幸福感,结果可能都会失望。”

杨澜认为只要女性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那么无论是女总统还是家庭主妇,同样值得尊重,“有一天,我听到资中筠女士说,在她们年轻的时代,如果有一个富家子弟跟她说‘我们家很有钱,你不用干活了,我养你。’她一定是把它作为极大的侮辱,但是今天很多女性自觉或者不自觉希望地有一个男人跟她说:‘我养你吧’。我个人认为家庭主妇就算没有独立的收入,也可以有独立的人格,而很多女性即使有独立的收入,她在精神上也是依附的,或者说她总是要去讨好或者满足别人对她的预期,而不是很自由的活出自己想要的风格。”

虽然杨澜是独生女,但她感谢父母没有对她娇生惯养,“我干很多家务活,洗床单、换煤气罐,礼拜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拖地板,还要把清洁我们与邻居家之间的公共区域,这是我每个星期都做的事情,而且成为了自然而然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教育显然让杨澜受益匪浅:“女人不管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首先是她自己。没有独立的自我,无人能给她自由;没有完整的自我,无人能使她完整。从小被教导如何乖,讨人喜欢,即使学会了一技之长,但在心理上依附于他人,终究是会失落的。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最可靠的办法是找到自己,忠实于内心,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虽然曾经采访了很多女性楷模,但杨澜说自己的偶像是她的外婆:

“外婆191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幼年时,按照旧传统,女人必须缠足,为了防止孩子扯掉裹脚布,外婆的母亲甚至用针线把布条和脚上的皮肉缝在一起,因为疼痛,外婆彻夜哀号,终于让有了一些新观念的外婆的父亲无法忍受了。他说:‘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大城市的女孩不再缠足,我看就算了吧。’就这样,外婆有了一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

而就是这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让她能够在17岁那年,为了逃离包办婚姻,半夜出逃,一路东躲西藏,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上海,进入一家手帕工厂做起缝纫工,后来创立家庭作坊,她坚持女孩要读书,所以把我母亲送到了大学……回头想来,一位不识几个大字的乡下女孩,要有怎样的决绝,才能克服恐惧,向一个未知世界迈出自主的脚步?我觉得那是生命对自由的渴望。

对于当年17岁的这位女孩,我充满了敬意,我觉得她的勇气、独立、追求自由是她自己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价值所在,我从她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了幸福的力量。”

没有人可以单打独斗,男女平等并非意味着男女对立

杨澜认为在现今社会,没有人可以单打独斗,男女平等并非意味着男女对立、势如水火,而是基于公共政策、企业文化、家庭人生三个层面的相互协作,这中间恰恰需要有示弱或者是求救。一个人是做不了那么多事情的,所以应该跟自己亲爱的人说:“亲爱的来搭把手”、“亲爱的我做不来了,来帮我一下。”

对于曾经流行的“撒娇女人最好命”的说法,杨澜笑说撒娇与“男女平等”并不矛盾,“我也撒娇啊,我还跟自己的孩子撒娇呢,我不是要做一个铁肩担道义的、很无趣的女人,我认为女人可以非常有趣,我们可以有非常有趣的人生,绝不是造作的也不是故作强硬的。”

很多女人说过“下辈子一定做个男人”,杨澜坦承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做了母亲后,觉得做女人真好,“我下辈子还想做女人,我认为女性比男性对生命的理解更直接,这种感觉特别美好和幸福。最明显的就是生孩子都很痛,但是痛过了之后,你拥有了一种跟孩子的生命最直接的联系。女人就是这样,我们的生命中伴随痛苦,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种财富和幸福所在。”

幸福不是一次行为 ,而是一种习惯

杨澜认为女性应该学会不被情绪所击败,

“幸福力不是让人成天像打了鸡血似的,那样反而挺病态的。幸福并不意味着一直快乐、永远快乐,幸福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同时能够与自己的烦恼相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说全然没有烦恼。

这其中有很多平衡的方法,比如我会听听音乐,看看书,跟孩子们出去旅行,做做spa,逛街买买东西,买花回来插插花,跟闺蜜聊聊天、喝喝茶,这些都可以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可调式的范围内,别把自己的这根弦太紧绷了。

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一个人的幸福力的觉醒是从对自身的了解开始的,最终也是我们自己塑造了自己的幸福。”

不喜欢“讨人喜欢”,做自己最重要

虽然与别的母亲相比,杨澜陪伴孩子的时间似乎少了些,但是,她并不遗憾,“我的孩子虽然有一个不会做饭的妈妈,但是他们有了一个见多识广、总是兴致勃勃的妈妈,一个享受着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妈妈。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总比让他们有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妈妈要强。我带给他们不同的见闻、带他们去旅行的地方,包括传递我对工作的热爱与兴趣,这些都是会给他们带来正面影响的。”

在自己家庭里,杨澜如何对于儿女进行“男女平等”教育?杨澜说自己在教育上没有区别,对他们都是一样的要求,“我要让他们知道,你并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很多人在小女孩成长的过程中会说:‘你要乖,你要讨人喜欢’,以至于小女孩从小就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决定自己的言行,这是对个性多大的压抑啊。‘讨人喜欢’这个词我就很不喜欢。我特别希望女性去发现自己的生命的状态,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嫁自己爱的人,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用顾忌任何外在的评判标准。”

在工作中,如果自己遇到性别歧视,杨澜说自己不会姑息,她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觉得女性可以重新去定义‘力量’这个词,‘她力量’不是所谓的我能够“控制”多少人,而是你能够“成就”多少人。

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再去玩一遍男人的游戏,而是想重新去界定这个游戏的规则。‘她力量’是一种尚未充分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别平等,就是社会道义和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