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网上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新闻
学生被老师责备几句跳楼
娃娃和家长争吵后割腕
甚至出现了学生把老师打进了ICU的事情
可以说是让我这个过来人惊呆了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为什么
现在的学生突然就打不得、骂不得了
01
对于孩子的教育,好像一直都没变过,就是希望孩子成才,比任何同龄人都优秀。出去摆起自己娃儿,一对比,要么骄傲,要么憋着一肚子火。
作为一名90后,院长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的,记得小学的时候,稍微分数比上一次低一点,都心慌得很,害怕被打、被关禁闭、被流放(有一次语文96分,我妈拿了一坨腊肉喊我滚,依稀记得我流着眼泪和鼻涕,提着一坨腊肉走在大马路上,不久又被追来的父母打回家,第二天还得到一件新衣服,这就很诡异了…)
啰嗦了点,说回来,上面这几种收拾的方式都不咋个可怕,最可怕的是老师来一句:请家长!
开家长会更是一种噩梦!
请家长啥子概念,在我们那个年代就等于“无药可救”了!基本上被要求后,走在路上都在想,怎么把它说的委婉些或者找其他亲戚冒充…
那时候要是说被老师打了,父母都会说“打得好啊”、“你不好好学,不仅老师打你,我还要打你”!那时候被老师打,属于受老师重视的对象,不肯放弃的学子,要是学习平平,老师不打不问,家长才着急,想方设法送礼都巴不得老师狠狠收拾下自己娃儿:“他不听话,你就打,老师,你打就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以及身边的同学都能健康成长,心智也成熟,当时也没出现过什么家长找老师算账的事,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摩擦。
02
再来看现在的孩子,二胎还没普及开,也基本是独生子女,要说受的的疼爱比90后多的太多了,个个都是“宝贝疙瘩”,但身心就要脆弱许多了。
如今要是说到老师打学生,简直是家里的“大事件”,家长亲戚忙得团团转,忙着找老师讨要个说法,这样的案例多后,老师不再敢打孩子,甚至连骂都不敢了,遇到调皮的孩子,老师只觉得头痛,却又没更好的方式解决。
院长有两个妹妹,A在公立学校,B在私立学校
A常常说:对于调皮的孩子,我们基本话都不敢说重了,不然娃娃回去一告状,一家人就要来闹了,基本我就打算对这个娃娃“放弃治疗”了。
B常常说:我们更头痛,父母给娃娃提供好的条件来这里读书,自然希望老师悉心对待,但说真的,这类娃娃有两个极端,要么很有教养,要么很娇生惯养,又不敢偏心,更别说打了,娃儿学习成绩不好,只会来怪我们没教好。
现在你还听得到哪个家长说“不听话,你就打”的话吗?回家基本看到的都是一家人围着娃娃转,各种伺候“小祖宗”,捧在手心。
03
说完了家庭,我们接着说一下老师的变化。以前的老师很少有年轻的,从我小学起,老师都是35岁以上的,教学经验丰富,对于教育,往往是直面学生,除非事情重大才会与家长交流沟通,一起来落实学生存在的问题。
而现在的老师趋于年轻化,本身工作压力大以外,教学经验也不一定充足,遇到问题基本也是在各种群里进行沟通。在建立班级群后,每次受到家长的追捧和应承也会导致心态的变化。
如果说以前的教育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老师&家长”,如今的教育则是“老师和家长对刚”,完全绕开了学生。大家交流的更多是“我们近期有什么活动,需要家长配合”、“最近要交什么费用了,请家长安排”、“你孩子最近存在什么问题”
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往往坏处也很明显,则是出现问题后,没有机会给学生反省和改正,一旦处理不当,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个“严重的事”,也会迅速激化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而当两者出现矛盾后,学生也像个事外人一样,不知所以。
04
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突然“打不得、骂不得”了,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当然,不是全部都是。
总的来说就是,一家人承受着高昂的“养育费”栽培着这根“独苗”,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园丁只敢浇水,而不敢去除虫和施肥了,一旦出现了害虫,提出要打农药,家长又担心它的小身板挺不住…
这样的小苗长成大树,它能承受风雨与电闪雷鸣吗?
关于这个话题,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