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在喂饭!为啥爸妈越操心饮食,孩子越不爱吃饭?

2021-05-19   福林妈咪

原标题: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在喂饭!为啥爸妈越操心饮食,孩子越不爱吃饭?

文丨福林妈咪

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饭,很多妈妈可谓是操碎了心。

对于那些孩子食欲不佳,不爱吃饭的父母来说,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多吃点,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命题。

有人曾经在网上发帖,怎样看待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在喂饭的家长。

有网友就在下面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被妈妈一口一口喂饭,喂到小学四年级。

然而,他在小学六年级之前,都对吃吃饭没有兴趣,8岁的时候,体重也就40斤……

这位网友的经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身体力行地回答。

那个一直给孩子喂饭的父母,不是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才不得不喂的呀,看到孩子瘦弱的样子,怕他营养不良,只好一直喂孩子吃,起码这样能吃进去几口。

可能有人会说,饿两顿就好了,但是这些人没有告诉我们,万一孩子饿两顿,依然不怎么吃饭,爸爸妈妈们又该如何呢?

所以说,孩子大了还一直喂饭的父母,有他们自己的苦衷。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越在乎孩子吃了多少的父母,孩子越不爱吃饭,相反,越是家长不怎么管的孩子,看见食物两眼放光,自己就能动手吃,还吃得香喷喷。

那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呢?

孩子们之间,是有“ 食欲差异”的。

有的孩子胃口好,有的孩子不爱吃饭,每个孩子之间的饮食量,不具有可比性。所以首先要明确一点,是否 食欲不振,要按照孩子的 身体需求来判断,而不是通过与同龄人的对比,或者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进食量来衡量。

首先,食欲问题,受很多先天因素影响,比如 遗传、身体素质、环境、体型,甚至性格。

我们每个人肠道内的菌群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对食物的 消化吸收功能也 不尽相同,就像有的人是易瘦体质,有的人是 易胖体质一样,吃同样的一碗米饭,不同人对营养的吸收率不尽相同。而 肠道菌群的差异,又和遗传、生活 饮食习惯、环境特征等因素都有关系,这些可能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改变的。

其次,是孩子的个体因素。

比如病理性因素,生病了或者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比如孩子的运动量,比如孩子的 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等。

那么,如何才能从从根本上出发,改变“不喂就不吃”的循环,让孩子让自己爱上吃饭呢?

1.补充益生菌

还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的广告都宣传,孩子不吃饭,是因为缺锌,所以很多父母都给孩子 补锌,而现在,很多父母开始被益生菌安利,如果孩子不吃饭,就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的确,适量的益生菌可以帮助 宝宝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中大大分子 蛋白质和脂肪,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对于一些宝宝来说是有用的,而给孩子补充 锌元素复合维生素B也是可以的,不过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或者是咨询医生来决定。

2.增加运动量

增加运动量,就可以增加消耗,促进 肠胃运动,促进身体 新陈代谢,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饥饿感,所以每天保证孩子的运动时间,也是保证孩子饮食量的一种倒逼方式。

何况,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孩子的代谢情况,还可以改善孩子的精神状况,让孩子更有活力,从而提高孩子对各种事情的兴趣,包括吃东西。

还可以让孩子在吃饭前洗个澡,放松身心,舒缓情绪,有利于胃口打开,而且洗澡本身就是一个热量的事情。

3.改变饮食习惯

很多长年累月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身上都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子,所以宝妈们在尝试补充益生菌、补锌之前,建议先从饮食习惯角度入手。

而孩子的饮食习惯,这就和父母从小的喂养方式有关系了。

比如说,有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习惯了喂孩子吃饭,抱在腿上喂、追着孩子喂、趁其不备往孩子嘴里喂……

这些喂养方式都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搞混了主动与 被动的关系。

喂得越多,孩子吃饭越被动,孩子越被动,家长就只能越主动。

所以,从孩子第一次接触辅食,我们就要他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我们要给孩子准备好餐椅、餐盘、围兜,这些 固定的动作可以让宝宝明白,现在要吃饭了, 给宝宝塑造用餐 仪式感。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步骤,这是仪式感的来源。

辅食添加初始阶段,此时宝宝不能很好自我进食,需要宝妈来哺喂,这个时候要注意,用勺子喂宝宝的过程中,培养宝宝的主动意识。

勺子放在孩子面前,要让孩子主动伸嘴巴去舔,而不是直接放到宝宝嘴巴里。宝宝注意力转移了,不要追着他走,而是静静地等着,等宝宝注意力回来,再次主动去吃的时候给他。

此时宝宝对食物是特别有兴趣的,所以一定要顺势而为,保护住他的这份主动,而不是强制孩子吃,破坏了他的掌控感。

10个月左右宝宝可以自主进食,我们要给宝宝机会,让他抓握一些手指食物,练习自己使用勺子和叉子,自己想办法吃到食物。

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学食勺,宝宝专门的学吃饭的勺子,手柄是短的,力矩短,需要的力量也就小,也更容易控制,合适的学食勺,宝宝拿在手里粗细合适,勺头大小合适,只要宝宝学会用手抓着食物直接吃,基本就能拿着刀叉自己吃。

到一岁、三岁,我们就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时间不能做别的事情,吃饭也需要专心致志,不可以看电视,不可以玩儿手机,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面前的食物上:它们是什么口感?什么味道?我吃了几口?我现在饱了吗?

这叫专注。

专注地吃饭,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逐渐了解,也是一种对食物的尊重,赶快把这些话告诉孩子吧!

参考文献:

[1]王官利, 马欣, 王艳,等.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及食欲特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垦医学 2020年42卷6期, 528-533页, 2021.

[2]蒋安惠. 如何提高孩子的食欲[J]. 健康世界, 2002, 010(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