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新途径

2020-01-18   保山新闻网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 昌宁田园镇四角田社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新途径

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兴则乡村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红色党建、绿色生态正成为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田园镇四角田社区位于昌宁县城东部,距县城13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92人。社区作为全镇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1015人,其中,已脱贫出列213户903人,未脱贫32户11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4.29%。

为彻底扭转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支撑乏力、群众收入普遍不高、部分群众仍未脱贫的局面,社区党总支确定了“护生态、强产业、显特色、促招商,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茶叶、桑叶“两叶”,菌子、果子“两子”,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发展路径。

四角田社区属全县优质茶区之一,拥有茶园5895亩,人均2.2亩。社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2户,引进和扶持茶叶加工企业6户;同时,联合临近茶区组建了东片区茶叶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企业+茶农+市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涉茶农户全入社、培训管理全覆盖、鲜叶下树全收购。通过抓原料关、质量关,逐步扭转了之前的技术弱、原料散、规模小的粗放发展方式,提升了产业产值。

四角田是田园镇蚕茧养殖数量、单产量和收益都是数一数二的村,去年实现产值164万元。社区通过强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走“公司+基地+桑农”的发展模式,公司直接扶持到户,与桑农签订种植养殖销售合作协议,由企业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农户产业发展积极性大幅提升,彻底改变了产业争土地、风险高、产值低等问题,广大桑农用小投入换来了好收益。

野生菌是高覆盖的森林资源为四角田村民回馈的一笔巨大财富,林下所产的鸡土从、干巴菌、松茸、白菌、粉菌等各类野生菌类远销省内外。但以前存在“野生无主、谁采谁得”和销售市场混乱等情况,导致矛盾多发、收益不高。在社区党总支的倡导推动下,通过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广泛营造“林有其属、菌有其主”氛围,实现农户自主管理、采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保育促繁项目支持,对山林进行拦网管护,促进菌类稳产、高产;通过科学采集实现幼菇不采提高产量,合理留种保护菌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社区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降雨等条件适宜桃、李、板栗等果树生长,经社区党总支结合实际分析,并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引进云南新贵农业入驻,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刺梨、黄桃、李子等产业2万亩,先期建设核心基地4000亩,变常规品种零星种植为引进特色品种连片发展,促进水果产业增量提质,实现从本地市场走向外地高端市场,让群众眼中的“懒庄稼”也能增加群众收入。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了文艺界人士采风、野生菌采摘体验、环村骑行、真人CS等“一日游”系列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体验、运动健身、美食品鉴等乡村特色旅游日趋火热,带动传统生态种养业发展和本地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就业。目前,建成农家乐6户、垂钓中心2个,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带动3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

今后,社区还将全力以赴补齐短板,维护好绿水青山,巩固好生态产业,发展好乡村旅游,培育好文明乡风,推动社区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