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时,你怕孩子弄脏衣服,一勺一勺喂孩子;
6岁时,你说孩子快乐最重要,不教他学习;
8岁时,你还在帮孩子整理书包,帮他穿衣服;
10岁时,孩子学书法,觉得老师太严格,你心疼就放弃了;
12岁时,孩子今天要个自行车,明天要双名牌鞋,你都满足了;
14岁时,孩子看着网红赚钱,觉得学习没用,你也随他了;
......
于是,你不断发现:
孩子很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他的房间永远是乱糟糟一团...
在家不做任何事,吃完的东西随手一扔...
动不动对家长大喊大叫,不尊重人...
只想到自己,不心疼家人...
不珍惜东西,经常要求买新的...
父母爱孩子,总是见不得孩子受苦,受累,总是能做的都帮孩子做了,毕竟都是些小事。
可是孩子的人生,就是从一件一件小事开始的,父母替孩子做一件,就是剥夺了一次孩子学着成长的机会。
揭阳 榕城
一路走来,父母以为是帮孩子的脚下铺上了软软的红毯,其实那下面是父母看不到的荆棘。
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妈妈特别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孩子自然也什么都不会做。有一天,妈妈要出远门了,担心孩子饿着,就做了一个很大的饼,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
过了几天,妈妈回家,发现孩子已经饿死了,原来孩子只吃了前面的饼,而懒得把饼转动一下。
我有个男同事,在单位做行政,真是属于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的,老板不问不催,同事不找他,他就不做事。
快三十多岁了,还是和爸妈住在一起,这也不稀奇,毕竟很多人都是和爸妈同住的。但是,有一阵,我们发现他身上特别脏,每天路过他,都能看到他肩膀上掉的皮屑,还能闻到身上的汗臭味。
有女同事忍不住,问他是不是不换衣服,他说妈妈生病了,爸爸去照顾妈妈,没人给他洗衣服,他就懒得洗澡,因为没衣服换。
当时就给我们震惊了,奔四的人了,凡事还靠爹妈伺候,转头又一想觉得可悲,有这样的孩子,这对父母不但要操心他,晚年更指望不上他。
父母愿意替他辛苦,别人也没话说,但是父母总有离去的一天,那时候所有的他没吃过的苦,只会都加倍还到他头上。
霍思燕曾经在综艺节目上说过:
“我家嗯哼对钱没有概念,他觉得一切都是顺利成章,所以要让他知道钱是需要努力付出才能获得,需要智慧和体力。”
是的,人生有些“苦”,迟早是要吃,迟早是要扛的,晚点不如早点,你觉得是苦,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
就像小树长大,一定要经历风吹雨打,这不是苦,是经历。只有经历了,才有热爱生活的能力,才有面对问题的魄力。
我表姐在35岁的时候被离婚了,离婚的时候,除了一个孩子,什么也没有。
她念书的时候,成绩不好,但小姨却不以为意,因为表姐长得不错,小姨认为找个条件好的嫁人才是最重要的。小姨工资也不高,但是为了让表姐漂漂亮亮的,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都给表姐买好的。
表姐当了两年服装销售,果真找了一个做生意的,经济优越的老公,没两年,生了个女儿,老公给买了一辆好车,请了保姆,表姐便舒舒服服的养在家里了。
常有人说,现在是网络时代,就算在家也不会和人脱节。
人和社会是否脱节,不是看你了不了解社会新闻,跟不跟得上网络用语,主要看你是否能够独立,是否具备学习力,是否具备赚钱的能力。
如果是整天在家看剧,打打麻将游戏,这些没营养的事情,一定会加速你和社会的脱离。
好日子又过了三四年,表姐被小三打上了门,原来老公在外地还有一个小家,对方生了一个儿子,要上户口了。
表姐不甘心放弃优越的生活,拖了两年不离婚,但公婆知道了以后,为了让孙子名正言顺,逼着儿子离婚。最后表姐只能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
表姐没什么本事和技术,年龄又大了,也没有什么积蓄傍身,可优越的生活过习惯了,再从基层的工作做起,赚那么一点钱,她也受不了,只好一直待在家里。
小姨经常诉苦,后悔以前没教好表姐,没让她在该学习的年龄好好学习,该工作独立的时候也没有一直努力工作,以为能走个捷径,没想到最靠得住的其实是自己。
生活不是童话,随时有公主王子来拯救,生活很真实,有时候还很残酷,在该奋斗的时候奋斗,永远保持学习力,才是始终不败的真理。
在泰国有个小男孩不愿去学校读书了,于是爸爸妈妈用了一种“惩戒”的办法,就是让他外出捡塑料瓶来体验赚钱的辛苦,小男孩走啊走啊,累到不行却没有钱坐公交。
最后只能哭着对爸爸妈妈说:“我想上学,我不想将来以捡垃圾为生。”
很多父母不是不懂得道理,只是太心软。
孩子一闹一哭,家长就心软了,自我安慰,不学就不学吧,学习不好混的好的多得是;
孩子都是家人眼里的宝,不做事就不做吧,家长心存侥幸,将来找个勤快的另一半不就行了;
孩子都需要鼓励,不能故意给挫折,于是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孩子夸成玻璃心,受不得一点挫折。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都是宽容与严格并存,慈爱但不溺爱,他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着眼于将来,孩子不必成龙成凤,但一定要成为能扛起生活的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