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汉铁路的百年夙愿到新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从步履蹒跚的成渝老线到风驰电掣的成渝高铁,从最初时速60公里到现在时速300公里,甲子轮回间,成渝间铁路干线倾注了一代代铁路人的心血和汗水。
1
成渝铁路:时速60公里
1952年7月1日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全长505公里
运行时间约10小时
实现了成都、重庆之间朝发夕至
庆祝成渝铁路渝内段通车典礼
人民群众庆祝成渝铁路通车
成渝铁路途经
简阳、资阳、资中、内江、
隆昌、永川、江津等地
既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又圆了西南地区民众
近半个世纪的出行梦想
成渝铁路线路图
成都车站老照片
昔日的简阳站字牌
旅客在资阳老站台排队上车
资中站台老照片
重庆站老照片
成渝铁路是
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
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纪念成渝铁路修建而发行的邮票
纪念奖章
成渝牌香烟
成渝线客运职工在为旅客送水
简阳站货运职工给托运货物过磅
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
改变了成渝地区的交通格局
对新中国初期成都、重庆乃至
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
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成渝铁路(成—内段)电气化通车庆祝典礼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成渝铁路全线运输能力已趋饱和
迫使大批生产企业“以运定产”
成为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
电气化铁路
为解决客货运输困难
1980年3月
成渝铁路电气化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1987年12月24日
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经过多年的
艰苦建设终于全线完工
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上世纪80年代成渝铁路上的绿皮车
成渝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运行后
其年运输能力
由过去的61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
相当于新修了一条成渝铁路
2008年
成渝铁路年运输货物达到9004万吨
相当于最初修建时的近15倍
现在,成渝线上的“小慢车”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至今成渝铁路仍是
联系成都与重庆
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
重要交通干线
2
成遂渝铁路:时速200公里
2006年5月1日
成渝之间第二条铁路客运通道
成遂渝铁路建成通车
成渝列车改道遂渝、达成铁路运行
曾经的成渝双层列车
开行的双层设计的城际列车
运行时间缩短至4个半小时
比老成渝铁路运行时间缩短5小时43分
与当时乘坐成渝高速公路大巴到重庆
所需的时间相当
成遂渝铁路上的“先锋号”动车组
一年后
成遂渝铁路开行“先锋号”动车组
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
成渝两地铁路运行时间减少1个小时
两地单程的时间压缩到3个半小时
双城生活初显雏形
“和谐号”动车组驶入成都站
2009年9月27日
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的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在成遂渝铁路开通运营
成都与重庆之间的时空距离
被压缩至2个小时
每日7对动车
日均运送旅客约5000人
密集的车次
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
节节攀升的列车速度
让许多人选择成为“动车一族”
双城生活已然成形
成遂渝铁路
进一步增强了重庆和成都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
拉动内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
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了川渝地区
与华中、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3
成渝高铁:时速300公里
停靠在成都东站的成渝高铁动车组
成渝高铁开通首日的动妹合照
工作人员向乘坐首发车的旅客赠送纪念品
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
西南地区迎来
首条300公里时速高铁列车
时速300公里,旅客纷纷拍照记录
运行时间仅为1小时27分钟
成渝之间从此真正迈进“高铁时代”
成渝高铁动车
从开行初期的单一动车组车型
到每日固定开行18对动车
日均运送旅客突破3万人次
乘务员为旅客服务
这条高速铁路
拉近的不只是时空距离
更增加了两地民众心理认同感
让“双城生活”变为“同城生活”
乘务员整理座位
驶入车站的成渝高铁动车
成渝高铁作为
连接川渝经济带的铁路交通走廊
连通了西部两个中心城市和
沿线经济重镇
对“一带一路”建设
提升成渝经济区合作走廊的价值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客欣赏窗外风光
在巴蜀大地
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
三条铁路穿群山、越沟壑、跨平川
成为新中国交通变迁的生动缩影
它们必将推动西南这片热土的
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再次腾飞
(人民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