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评恒大:一个地产龙头的自我修养

2019-08-28   博闻财经
文 | 大树

8月28日,2019年房企中报季演出的压轴者——恒大登场了。

中报数据显示,恒大在总资产、营业收入、毛利润、核心利润、净利润、净资产、现金余额等各项核心指标均保持行业第一。

恒大依然是那个人们熟悉的恒大,但恒大又不再是恒大。

恒大,依然“恒大”

2019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房地产市场环境与以前已大不相同,调控政策不断,房地产行业整体面临高压。

恒大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深厚的功力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让恒大在此次中期考中仍然力压一众“尖子生”。

值得一提是,恒大也是唯一一家总资产规模破2万亿的大型房企。

(数据来源:各家房企2019年半年报)

可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额,数据显示,上半年恒大实现销售额2818亿,在增速上与同行相比稍显逊色,可能会让人有些想法。

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

首先,全口径销售额(即合同销售额,与房企数据会有稍许出入)绝对值上来说,恒大仍然拉开着与保利、融创等追随者的距离。

其次,若以反映房企资金实力与投资能力的权益口径来看,上半年的尖子班格局则由三国(恒碧万)演义变成了两强(恒碧)争霸,万科仍被恒大远远落在后面。

恒大的优势地位,反而在强化。

再次,销售增速的快慢往往与房企的推货节奏和时间段密切相关,一时慢一时快都是很正常的事。

业绩会上,恒大总裁夏海钧表示,恒大下半年可售货值约8000亿,即便按保守的40%去化率计算,下半年销售额在3200亿以上。

而且对于素来充满斗志的恒大来说,越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越能展现其功底。因此,完成年初制定的6000亿销售目标,恒大应该No problem。

总的而言,这份半年报,恒大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一枝独秀,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而看似不理想的地方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恒大,依然“恒大”。

修养一:穿越周期、平稳增长

虽然恒大位列中国房企三巨头之一,事实上,恒大和许家印早已过了对规模痴迷的阶段。

早在去年时,许家印就公开表示,8000亿恒大都能完成,但没必要,恒大要的是规模适度增长、注重增长质量。今年,恒大顺其自然的增长,正是这一战略理念的体现。

恒大和许家印对增长质量的重视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针对短期,抓现金安全。

从“房住不炒”定下基调到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调控的态度非常明确。此时谁手中握有大量现金,谁就能心中不慌,不仅可以安然过冬,还能成为未来行业洗牌中的大赢家。

许家印显然看得很清楚,半年报数据显示,恒大手中握有2880亿现金,不仅超过了其上半年营收规模,更是万科和融创两家之和。

二、针对中期,抓效率、抓产品。

楼市新常态也是房企们的白银时代。房企要想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就必须要向制造业那样,向团队要效率,向产品要利润。

而恒大的功底恰恰体现在管理、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

在企业管理上,恒大已形成从严管理、奖罚分明的管理文化及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在产品打造上,通过打造环节精品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在成本控制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实现成本持续下降。

三、针对长期,抓土储、货值。

虽然房地产上半场已经结束,但支撑房企发展的核心逻辑土储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若没有足够量级的土储和货值,一个头部房企就没有资格谈未来。

好在恒大不存在这样的远虑,恒大总裁夏海钧表示,恒大拥有3.19亿平方米土地储备之外,平均楼面地价仅1639元/平米,此外,还有未纳入土地储备的旧改等项目的建面高达7012万平米,合计可提供约5万亿的可售货值。

既是说,按照今年的销售规模,现有货值也够恒大卖上近10年。当然,白银时代土储的分布结构更能反映一家房企的钱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公布,谁能在热到发烫的大湾区坐拥大量土地资源,谁就拿到了下个十年的VIP门票。

先知先觉的恒大早已在大湾区尤其是深圳这片热土上占得先机,数据显示,恒大在大湾区拥有5421万平米的储备项目,总货值1.68万亿,其中,在深圳的项目储备高达3124万平米,总货值1.24万亿。

庞大的低成本优质土储,无疑为恒大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提供强有力保证。

修养二: 基于地产之外的追求

卓越公司和平庸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基于主业之外的追求。

从现有的眼光来看,恒大无疑是成功的,短短20多年,从一个只有几人的小公司一跃成为行业龙头,每年有着巨额的销售和盈利。但也应清楚,这一切都是时代给予的红利。

若恒大不及时抓住新的时代风口,就会像曾经的王者IBM、诺基亚一样,由卓越走向平庸,虽然从体量上看仍是巨头,但这显然是许家印不愿看到的,也是作为地产大哥的恒大所不甘心的。

所以这两年,恒大在主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跨界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大健康三大行业。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恒大通过入主瑞典国家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牵手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与德国hofer组建合资公司、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入股广汇集团等举措,一举完成了从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各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核心技术。

更重要的是,在极短时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除了国能93车型已6月底量产下线外,恒大与科尼塞克合作的高端新车型将于明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亮相。未来还会推出涵盖中端、中高端、高端及豪华定位的全系列多品牌产品。

而在今晚亚冠赛场,恒大又正式公布了其汽车品牌——恒驰。寓意着,恒久远,驰天下。

许家印成功在汽车制造领域展示了其在地产界锻造出的“恒大速度”。其还曾多次强调,恒大新能源汽车发展定位为“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恒大和许家印对新能源汽车的执念,主要原因有二: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时代下的国家战略;二、其是一个规模不输于房地产的万亿级大市场。

所以,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于国于企都是双赢之举,作为一个被时代成就的企业家,许家印自然是一马当先;作为一个被时代成就的企业,恒大也是当仁不让。

可以预见,在顶级技术和最强全产业链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恒大又一年销售规模几千亿的大产业。而在多元产业的协同作用下,恒大已发展成为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恒大又不在是恒大。不过,这种转变显然是社会和投资者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