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免门票,人们为什么也不愿意去本地的景区旅游?

2019-08-24   旅游看河南

一个洛阳人如果对另一个洛阳人说,周末去龙门石窟转一圈呗,反正不要钱

另一个洛阳人会说,信球吧,啥都木有,有啥可看的

一个郑州人如果对另一个郑州人说,周末去少林寺逛逛呗

另一个郑州人会说,憨子,都是骗外地人的,去干啥,还不如去公园转转

这样的对话,相信在全国各个城市都会发生,而结果无一例外就是本地的部分景点遭到了大多数本地人的抵制,即便很多景点对本地人实行免费开放的情况下。难道真如网友经常说的那句话,现在的景区赚的都是外地人的钱,因为本地人根本就不会上当?

事实还真是这样。我们曾对国内已经登陆新三板的几十家景区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90%以上的景区,门票收入占了大头,而这个大头达到了整体收入80%——90%的比例。

这些收入中,本地人贡献的少之又少。因为,几乎所有的景区对于本地人都会有免门票、年票可进或者有一定的优惠措施。所以说,现在的景区是靠着外地人生存下来是没有错的。

只是,靠着外地游客养活,对于景区来说,究竟是不是一门长久的生意呢?或许并不是。

首先,经营景区就是做生意,做生意从来就没有舍近求远的道理,但是,现在景区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有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两块蛋糕,而景区只关注外地游客这一块蛋糕,忽视了本地。

这主要是因为景区存着这样的心理:外地人身上是有油水可捞的,至少门票就是一项,而本地人因为不要门票,所以,即便是他们来了,也不会对景区的收入产生太大的带动性作用。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靠着外地游客生存的这些景区,活得真的好吗?经过对国内数十家上市景区的财报解读,我们发现大多数景区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前不久刚刚因为资金链断裂的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于龙潭大峡谷而言,每年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利息。而对于其他的一些景区来说,每年靠着门票的营收或许还不抵每年在设施、管理、营销等方面巨大的支出。

所以,总有一天,亏损状况会逼得景区不得不重新审视本地游客在旅游方面的需求,去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愿意在本地的景点旅游。对此,我们走访了身边的几十个朋友,得出了"近处无风景"、"不着急,离家近,以后有时间玩儿"、"真没啥可玩儿的"等几个结论。

但是,每到节假日或者是周末的时候,一些购物中心却是摩肩接踵,一些网红景点却是人满为患。从中,或许我们可以探索一下景点究竟该如何吸引本地游客,从而带动其它产业上的消费,均衡一下门票与其它方面的收入。

我们从平时以及周末,本地游客的去处或许可以重新衡量一下他们的需求,就以购物中心来说,它所能够覆盖的也不过是周边3公里的范围,但是,为什么可以吸引那么多的人前往?尤其是很多没有购物需求的人。

购物中心,它作为一个大型复合商业设施,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前几年,互联网公司一直在说购物中心景点化,即通过各种各样的观赏性景观以及体验性的水上乐园吸引来往的消费者驻足,从而诱导消费行为的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不会觉得商业化严重,除了它本身就是个商业体之外,这里的确满足了人们在"逛"方面的需求。所以,不是说当地游客没有时间去景区,更多的或许是他们不愿意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在的景区没有满足他们在逛这方面的需求。

而景区想要吸引消费者或许可以参照一下购物中心,景区本身就具备一些景点性的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是该思考一下如何满足他们在玩儿上面的需求。

首先,饮食或许就可以作为一个景区吸引游客方面的引擎,因为中国人讲究以食为天,基本上只要有食物聚集的地方就能够吸引人,对于当地人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购物中心的一楼全部都是小吃街、小吃店的原因。

这并不是要让景区打造自己的小吃一条街,当然,有些景区是可以的,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也要因地制宜,不要为了打造模式而去打造。对于一般的景区来说,如果不能够打造出一条商业街来说,那么是不是能够将现有的饮食做的更加有特色,更加个性一些,让它对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当然,如果景区有能力的话,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一下景区游客在饮食方面的兴趣,因人制宜地去设置饮食等方面的种类,一方面可以满足远途游客的需求,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对当地游客的吸引力,当地游客在当地景区更倾向于尝鲜,而不是去尝当地的食物。

除此之外,景区想要吸引本地人,增强景区的娱乐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景色来说,他们更注重体验,更注重趣味性。通过对多名游客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排斥景区内部适当地建一些娱乐设施,比如玻璃桥、玻璃滑道等。因为,旅游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观景跟体验景色的结合,仅靠视觉是远远不够的。

而在打造体验项目的时候,景区将自身拥有的一些资源与合适的项目相结合,既能增加趣味性,也能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当然,水资源比较多的景区可以打造一些水上娱乐项目,以山为主的景观则可以将一些文化的东西拿出来,做成一些参与性项目。

即便是免门票,人们为什么也不愿意去本地的景区旅游?

相信有很多人都爬过不少山,爬山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项目,让一部分游客参与其中,感觉整个过程没有那么累,反而感觉很有趣。对于远途赶时间的游客来说,这个体验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本地的游客来说,他们却会格外重视,所以,哪怕一个很小的环节都有可能让他们去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创意,不要搬来主义。正如现在很多网红景点一样,刚出来的时候,极其火爆,但是随着各地的模仿,逐渐地沉寂。所以,在打造的时候还是要做出最适合景区的。

除此之外,景区还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身,亏损目前还是大多数景区的困境,只有一天,真正能够带动起当地以及周边的游客,景区在门票以及其它方面的收入才会逐渐协调,实现盈利,实现健康地发展。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游相关资讯,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