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上好友妹妹,以跳楼相逼两人结合,最终爱情如昙花一现

2019-06-01   夫子说历史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在中学课本上,我们都曾熟读这首诗,在这首绵长而又缓慢的诗中,那所谓的雨巷姑娘又是多少人的臆想?作为这首诗的作者,戴望舒,他用自己的生活却向我们证明了,能写出情诗的人,并不一定懂得爱情。

1922年,17岁的戴望舒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债》,而就在这年,他也与许多爱好文学的人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兰社,这里面,张天翼、施蛰存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革命失败后,戴望舒前往施蛰存的家里避难,而就是在这里,他走过了漫长的雨巷,到了施蛰存的家里,戴望舒看到了他的妹妹施绛年,一时间惊为天人,当时17岁的施绛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她的样貌,她的素养,就像是一个磁铁,能够吸引一切男性。

在施家住下以后,戴望舒与施绛年的接触明显多了起来,爱情的火苗也渐渐在诗人的心里燃烧起来,有人说,恋爱中的人每一个都是诗人,那么对于本就是诗人的戴望舒呢,“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他把爱,全部都写在了诗里。

一年后,诗歌《雨巷》正式问世,文坛震动,戴望舒立刻成为了文坛的知名诗人,而很少人知道,这首诗的女主,正是施绛年,爱情让人感到快乐,也让人感到痛苦,戴望舒热烈的爱吓到了施绛年,在施绛年看来,戴望舒在自己心里只是哥哥一样的存在,而且,戴望舒的性格比较忧郁,自己是属于活泼一类的,两人在一起未必幸福。

可是戴望舒却不管这么多,他一心痴迷施绛年,就想和她在一起,施绛年对此严词拒绝,本以为戴望舒会知难而退,没想到,此时,戴望舒竟然以跳楼相逼,施绛年唯恐他出事,无奈之下,答应了他的求爱,两人定下了婚约。

施绛年此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戴望舒必须去法国留学,等留学回来有了稳定收入,两人才能结婚,虽然戴望舒有百般不愿意,不过,他最终还是答应了施绛年,前往法国留学。

在法国期间,戴望舒对施绛年的感情有增无减,在戴望舒到了法国以后,施绛年也有了自己真正的爱人,不过为了让戴望舒安心学习,国内的朋友都隐瞒了这个事实,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戴望舒在信中越来越感受到施绛年的冷漠,后来,他还是听到了传闻,坐立不安的他选择了立刻回国。

到了国内,戴望舒万万没想到,原来传闻是真的,他当众打了施绛年一个耳光,随后宣布了分手,两人的爱也如同昙花一现,在爱情里,只有两个完全相爱的人,才能抵御时间的消磨,否则终将成就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