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范庄村的杨惠今年29岁,幼时因摔落而导致脊柱严重受损,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婚后的杨惠在外地从事缝纫工作,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提高家里的经济收入,却因带着孩子身处异乡,城市里的高消费、高压力,迫使杨惠不得不选择回到家乡。有朋友知道情况后,推荐她去本地服装企业洋荣服饰上班,说厂里工资待遇一点不比外地差。杨惠起初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儿,等进厂一了解却让她喜出望外。
位于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洋荣服饰有限公司,是我县在2018年倾力打造的一家具有国际性代表的服装龙头企业,年产值近3亿元。公司从2018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后,企业员工达到了1300多名。
杨惠在该厂依然从事着缝纫工作,与以往的工作并无差异,使她的技能得以充分施展。目前,每个月都可拿到三千多的工资。不仅如此,公司得知杨惠的身体情况后特为她开设绿色通道,杨惠是全厂唯一一个可以将车直接停在车间门口,并且可以乘坐车间货梯的员工。高工资,好待遇,并且不误持家,这也让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像杨惠这样与洋荣服饰共成长的残疾人还有很多。
这位在争分夺秒地穿着裤绳的员工叫张排军,今年22岁,他的情况与杨惠相似,儿时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初中也因身体情况选择了辍学,外出找工作接连碰壁,张排军就一直留在家帮助父母整理农活。后来,在姐姐的的鼓励与帮助下,他再一次走出家门,成为洋荣服饰的一员。
车间主任 边香枝:“(张排军)工作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在这干将近两年的时间,已经三次被评为优秀员工。”
张排军:“待遇还可好,工资在两千五至三千以上,还挺满意的。”
张排军的右手不如健全人那么灵活,但丝毫不影响他行云流水的手法,每天都可穿七八百个腰绳。有空余时间的话,他还会接着绕裤扣,这样每日工资可达到一百多元,平均月工资三千多。据边香枝介绍说,张排军特别懂事,自从拿到工资起,他每个月除了自己几百元的开销外,他会将其余的钱全部交给父母。
洋荣服饰建厂以来一直将脱贫攻坚为己任,助力于扶贫助残,目前,洋荣服饰招聘有三十多名为残疾人,主要为肢体残疾、聋哑人。根据残疾种类不同,洋荣服饰会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其中最高工资达6000元。
此外,作为一家“暖心”企业,洋荣服饰一直将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上,为便利员工的生活,特提供免费早晚公交、免费食宿;在厂内免费开设了暑期幼儿园,聘请专职教师照顾员工的孩子,目前又新增设周日班;还会给员工举办集体生日,购买蛋糕,举办“最美职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些温暖的动作使得原本简单的雇佣关系变得亲近,让员工获得称心薪水的同时也拥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记者;高淑萍 .吕晴晴
监制丨周玉廷 审核丨贾自旺 编辑丨朱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