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盈盈
近年来,有一些大制作的影视剧,在开播之前宣传气势很足,也很受观众期待,但是在开播之后,却悄无声息地扑街了。
《成化十四年》便是如此。
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成龙担任监制、《陈情令》原班底打造的网剧,其热度最高峰却停留在了开播之前。
《成化十四年》集结了近年来影视剧大火的所有因素:小说改编,有一定的人气基础;悬疑探案题材,自带吸引力;双男主设定,CP粉入坑预定......爆款预定说的就是《成化十四年》吧!
然而,该剧在开播之前备受期待,开播之后却毫无热度,从网友的反应来看,“魔改”是该剧扑街的主要原因。
近日,《成化十四年》的编剧直接开撕制片方,表示自己写了一年的剧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仅报酬寥寥、没有署名,而且片方还强行加女主,让该剧的最终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强加女主,扑街预定?
为了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成化十四年》的编剧洋洋洒洒写了1万字的小作文。
在万字长文中,编剧多次提到制片方要求加女主的情况,更迷惑的是,在开拍之后,导演还私自更改剧本,给女主加戏,最终出现了乱炖CP的情况,以至于影视剧呈现出的效果和原着相差甚远。
按照以往的经验,“魔改”原著,基本上就是扑街预定了。
原著之所以会引起粉丝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著在人物塑造、情节设定上都十分吸引人,因此,按照原著设定拍出的影视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强加人物、魔改剧情等情况,一定会影响故事的展开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
《成化十四年》除了强加女主之外,男主唐泛还惨遭“降智”,以至于失去了原有人物的人格魅力。
该有的剧情没有,不该有的人物强加,这样的“魔改”剧,能得到粉丝的支持才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成化》编剧苦心创作,心血却付之东流
除了剧情之外,《成化十四年》编剧还表示自己的权益也受到了威胁。
据悉,该编剧用了一年的时间对原版小说进行了改编,最后的成品基本符合原著设定,但是因为片方不满的缘故,最终导致成片与原剧本相差甚远。
也正是因为如此,制片方拒绝支付原定的稿酬,仅仅支付了编剧不到4万块的资金作为报酬,并且还拒绝在编剧栏中添加这名编剧的姓名。
在我们的观念中,编剧和导演应该是各司其职,但是根据编剧的描述,在《成化十四年》的拍摄过程中,出现了导演私自改剧本的情况。
任何行业都讲究分工合理,导演更改剧本,似乎已经是构成了逾越职权。
对此,很多网友不禁感到惊讶,身为创作者,编剧竟然连维护自己作品的权利都没有?
不知道这是个例还是影视行业的普遍现象,就这位新人编剧而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的确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才华固然重要,但只有创作者的心血得到保护与重视,才能促使一部好作品的产生。
演员加戏,口碑受损
耽改剧强加女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曾经,耽美小说火极一时,收获了很多死忠粉,于是,在小说影视化的浪潮中,本来就自带热度的耽美小说成了投资方的首要选择对象,但是因为很多原因,书中的很多情节并不适合搬到荧屏上,因此,小说必须进行改编。
一旦弱化男主的感情戏,也就失去了很多看点,于是,在两个男主中间强加女主变成了制片方的常见套路。
但是,加女主的方式有很多,强加感情戏无非是最“蠢”的一种做法。
耽改剧的确容易火,但是对于女演员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
男主的感情戏在书粉心中的地位无需多言,把女主硬塞进来,不仅会破坏原有的剧情,甚至还有可能让演员的口碑受损。
不过,如果在女性角色的人设上处理得当,也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拿《陈情令》来说,江家师姐和温家医师算是戏份比较重的两个女性角色,但是两人和双男主并没有感情线,因此十分讨喜。
也正是因为没有魔改的缘故,《陈情令》播出后,宣璐和孟子义的人气也提高了不少,可见耽改剧中不是不能存在女性角色,而是要女性角色的人设足够合理才能服众。
目前《成化十四年》还在热播中,但是目前的热度依然很低,希望制片方能够引以为戒,只有做到尊重原著,尊重编剧,观众才会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