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子,摆摊儿彻底火了。
如果你今天问我最潮的事情是什么,不好意思,请不要再秀什么一线前沿大牌的新品,也不要说哪个综艺又爆出了冷门儿,没有当街掀开私家车的后备厢嚎上两嗓子正宗吆喝,根本彰显不出社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真的非常好。
在结束了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全球最大的综合经济体对其中最小的参与单元——消费者,做出了最大的包容态度,地摊儿成为刺激消费的最后一道防线。
有摊儿就不得不谈车,正好车市消费也不怎么让人振奋。
6月3日,地摊经济概念的发酵,让当日五菱港股大涨,而国内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则现涨停潮。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为了让地摊经济有一个好的载体,五菱推送了荣光小卡翼开启(参数|图片)车型,在概念发酵之下,迅速走红网络,成为大家心目中最亮眼的摆摊神车。
随后,追随五菱的脚步,各大商用车型制造商也都纷纷推送了一波自家产品,传统能拉快跑的"创富车型"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
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回忆路边摊车的历史,也不对摆摊做什么情怀追溯,地摊经济的升温发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那么从汽车消费的角度讲,
以往,我们所说的汽车市场并不成熟,是指汽车消费的驱动力"不纯正",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刚需消费兼而有之,这导致很多奇怪的现象在汽车市场中发生。
比如,一款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满足多重花样需求,受限于成本,主机厂只能尽可能平衡,这其中牺牲掉的就是这台车本应该具备的功能属性,从而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竞争到最后各品牌往往为了那几千块的差距互相攻击,这对主机厂的开发潜力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和浪费。
再比如,产品追求均衡抹杀了市场的多元进化,打消了很多消费需求。在多方需求加持到一台车的情况下,均衡的产品成为"名门正派",而很多专注某一方面的产品沦为小众,这不利于整个车市的有机轮动。
但是地摊经济的升温,从一定程度上讲,对这种不成熟车市的发展趋势做了有效遏制。
首先一点,它从需求的角度上对车辆功能属性进行了强化,能够转换消费者思维,以需求推动汽车消费。当然,仅仅靠五菱的"秋名山文化"并不能够彻底改变消费者复杂的购车思维,但有道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刺激车市消费从多元综合需求推动到单一功用需求推动能够改变当下产品群雄逐鹿的乱战现象,进一步划分出区隔,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需求,其实就是一次市场再次细分整理的过程。
这就像手机市场,从当年的群雄逐鹿,到今天单一功能的刺激,最后逐渐回归到价值观察,这是一个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
我们看五菱,近年来五菱从未放弃过改变自身段位谋求更高水平发展的机会,从宝骏品牌的诞生到新宝骏钻石标的出现再到今天五菱换标,五菱试图通过向上来寻求新的增量,可是一场"地摊热"再次让五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消费者还是喜欢其接地气的样子。
这似乎验证了一个事情:市场的格局正在固化,靠段位的改变寻求增量属于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反倒不如在熟悉的细分市场中等待需求的出现。传统靠厂商供给端主导市场的时代似乎正演变为靠需求端决定市场走向。
新纪元的诞生往往都是不经意间。
再一点,地摊经济的出现,稍稍打破了汽车消费上的价格鄙视链,能够解放一部分消费。在传统观念里,房子车子票子决定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个人的综合实力,尤其车子,长期存在价格鄙视链,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群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对这种价格鄙视链条做到了打破。现在年轻人,对认同感可不局限在logo上,而是价值认同上,地摊经济的概念,让"摆摊儿"变成了一种时尚,变成了赚钱的方式,未来不只是地摊经济,我相信还会有很多概念的出现推动汽车消费打破传统价格鄙视链条。
比较遗憾的是,6月5日,地摊概念股并没有持续火热,但是这一概念的出现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可以说是具备突破意义的,我们的车市,经过这一次的调整,也应该向着功能性需求消费的方向逐步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