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
国庆大假未出远门,就在家门口的金水溪,欣赏到了精致的花境。
一一题记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园艺形式,表现植物的个体美及植物组合的群体美,让观赏者感知一种美的意境。
蜀都大道将军衙门街边的花境
花境非花景,是人为运用园林艺术创造的一种意境。
这个花境元素众多,最爱是五星红旗,和左下方红色玻璃海棠完美呼应。
人境、花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晋)
红花银桦
银桦又称鱼骨松,黄花开在树冠之巅。红花银桦第一次见,有点儿惊艳。
身旁的朋友惊呼"曼珠沙华",赞他心中有花,且能联想。不过"曼珠沙华"是石蒜科的草本,又名彼岸花。
金水溪边的木春菊
金河,100年前是流经成都主城区的主要河道,是老成都们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仅存一条小溪,称"金河故道",水源是政府特批的有限地下水。
莫道溪流小,其实很特别,炎夏凉爽,隆冬冒烟,水质尤其清澈。
修地铁以前,溪边有个枕流茶园,可能名字来自"枕流漱石"的成语,意思是说隐居山水之间,情志高洁,恬淡世事。当今手机加微信的时代,这个成语也许用不上了,毕竟时过境迁。
金水溪之秋
溪、亭、桥、草、树、花、石、人,自然而然。
天地同生,万物一体。
秋日溪边,竟然不见一片黄叶;这景,算得上成都的符号。
有团结一致,蓬勃向上意境的花境
自然生长状态的蒲苇气宇轩昂,成为花境的领导。
紫叶狼尾草
花草是可以赋予性格的,紫叶狼尾草甘居树下,依时节出穗,循引力下垂,随秋风摇曳,"处下不争,顺其自然"的评语符合它。
鼠尾草
未成串开花,寥寥几朵,别样风韵。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金水溪边的山茶花
香彩雀
原产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全年开花,花色有紫、淡紫、粉、白等。
借景
借景旁边公园里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处花境独一无二。
意境呢,得先了解辛亥革命先辈史实。
近到跟前,会看到人们自发摆放的鲜花。
龟纹石与澳洲朱蕉成就的花境
花若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与石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搭配,诗、书、画中随处可见,古代帝王还以"花石纲"的形式搜集运输奇花异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花境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变化和拓宽,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花境中也融入了中华文化元素。
花境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唐)
李广不经意的一箭,射穿了这块顽石。箭镞和箭羽早无踪影,最不能言的石头成就了讲中国故事的花境。
上图的花境用到了粉花天竺葵、佛甲草、天门冬、金叶麦冬、丝茅草、金边菖蒲、金边黄杨、马缨丹等。
花境入镜
建国七十周年大庆,在热闹场所露脸,国旗是标配。
花境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后期,花境在英国非常流行,形式多样。
我的国正处于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力的增强,促使园艺的快速发展。成都市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花境,植物为本,文化是魂。成都气候适宜,大多数植物都能四季露地生长,加之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理应展示出世界园林之母的风采。
花原是个象形字,《说文》解释为"草木华也",花卉园艺让中国人感知生活之美;生活是否丰富多彩,远不止吃、喝、游、玩。为感知更美的意境,有更好的心境,去赏花境吧,一切美好可能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