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个品牌花式降价:遭价格战反噬,国产电车越来越难

2023-03-10     王新喜

文/王新喜

在新能源车企之间将价格战打到高潮之后,湖北出台最强政企购车补贴,将今年的汽车价格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继雪铁龙降价后,日前包括中国一汽、上汽通用、奥迪、济宁东风标致、广汽丰田等超 30 个汽车品牌加入降价大军,最高优惠超10万元。

据媒体报道,在湖北东风汽车之后,中国一汽推出“旗惠吉林”活动,补贴总额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7000元。此外,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截至3月31日,旗下多种车型均享有补贴资格,湖北消费者可享政企补贴最高7万。上汽奥迪A7L最高优惠有3.8万元,奔驰部分车型降价高达12万元,一汽奥迪A6L降价9万元,福特电马宣布全系在售车型清库存,降价4万元等等。

此外,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雷克萨斯UX系列以及宝马i3降价高达10万。

从目前来看,这场汽车大降价,是由特斯拉开头,问界、小鹏、蔚来、比亚迪、零跑、极氪等国产新能源跟进、东风、一汽、上汽等燃油车推向高潮,相对来看,燃油车阵营的降价幅度要比新能源阵营猛的多。

如果说特斯拉降价是因为成本控制能力提升,随着4680电池的量产与应用,单车利润还将持续攀升,价格战是抢夺市场的武器,那么国产新能源的跟进可能就有了点无奈的味道,当然也不可否认当前镍、钴、锰等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电池成本的降低也让新能源车企有打价格战的能力,而燃油车降价则是库存的压力很大。

燃油车企的反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两大阵营竞争迎来变数

从趋势来看,大量品牌以及其他省份正在有跟进的苗头,不排除接下来更多省份跟进补贴战,也不排除接下来的降价还有更大的惊喜。按照这种趋势来看,当前消费者的胃口被调动起来,等等党可能更多了,消费者关注点也在进一步转移到燃油车阵营。

按照当前的势头,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可能打不过燃油车了。

如前所述,燃油车降价的目的是清库存,许多燃油车企面临工厂库存高企,经销商面临亏损的境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目前车企也想通了,利润能减就减,只有销量起来库存清理掉,回笼资金,才能稳住车企和经销商。而新能源是为了争夺增量市场。

前者(燃油车)是为了生存,后者是为了薄利多销。前者可以亏损卖车,但后者要保留一定的利润。

为什么前者可以亏损卖车呢。燃油车的产业链条是非常庞大的,在各省份,燃油车这两年节节败退,销量滑坡,库存积压很多。根据去年国内17家主流合资车企的销量数据统计,除了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与东风雪铁龙之外,合资车企基本都处于同比下滑的姿态。

一月份销量同比下跌超过40%、1~2月同比下跌24%以上的车企超过了20家,这其中就包含了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和广汽本田等知名车企。

2023年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50%以下是合理指数,其中是以燃油车企居多。

7月份,最严苛排放标准的“国六B”将正式实施,此前使用“国六A”排放标准车型过渡的车企必须在7月1日前加大库存清理力度。

那么如果使用“国六A”排放标准车型卖不出去,新标准一旦实施,即便降价也卖不动了。因此,燃油车企为了把“国六A”排放标准车型卖出去会怎么做呢?很显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降价卖车,直到用户忍不住诱惑下订单为止。

这意味着这批国六A燃油车的降价空间是很大,经销商与车企都有心理预期去亏损卖车,他们考虑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把车卖掉,至于亏多少,有没有利润已经不是它们在考虑的了。对于燃油车企来说,卖出去了才有钱,卖不出去就是一堆废铁。

因此,国内燃油车企当前的境况说白了,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新能源的冲击下,他们是要谋生存,而新能源车企是要谋发展,因此,打价格战,新能源可能打不过燃油车。

而从当前舆论的话语来看,似乎都在给燃油车定退出时间表。一众新能源车企高调喊出“燃油车是功能机,应该尽早淘汰燃油车”的口号。

但从目前来看,燃油车企并没有等死,而是开始反击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燃油车降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东风雪铁龙C6这款车,最近的1月份只有55台。C6从21万降到12万,让其直接卖断货。

为什么在新能源的大趋势下,燃油车降价依然会打动消费者?这是因为对于当下许多消费者来说,燃油车并不是功能机,代步工具是第一性的,燃油车的稳定属性更强。

许多消费者在意不是电动和燃油,只在意自己用起来是不是省心省事。许多电动车的卖点,燃油车也有,唯一的好处是电动车充电便宜,部分用户对电车存在续航焦虑、车辆贬值、维修、换电成本高的顾虑。从消费需求层面,在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撬动之下,燃油车的市场需求也起来了。

随着更多省份与车企跟进,压力无疑来到了电动汽车厂商这边,尤其是国产电车。

因为汽车这种大件产品,使用周期长,换车成本高,一般消费者不会频繁买车,加上目前经济疲软因素,别人多卖一辆车,你的客户就少了一个,你的潜在用户就越来越少,很可能新车就是库存车了。

从这波降价幅度来看,燃油车的利润与降价空间似乎也非常大。这意味着燃油车企集体反击之下,两大阵营竞争迎来变数,燃油车与新能源今年的竞争还有待观察。

价格战反噬之下,国产电车越来越难

正如有人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新能源车企当前面临的麻烦在于,首先,由特斯拉带动的这波降价,对于部分国产二三线电车来说,正在接近极限,除了比亚迪与特斯拉等少数头部车企,其他车企继续降本降价的能力已经不足了,但除了比亚迪与特斯拉,电车阵营的降价效果总体没有达成预期,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国产新能源现在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期——整体的市场体量、品牌影响力与技术实力正在发展起来,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强的壁垒。

特斯拉可以做到控制成本之余又有足够高的利润,但是国产电车还做不到,这意味着国产电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与进步空间,但这个空间被特斯拉压制了。从综合实力来看,国产电车的发展到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大概还需要4~5年的时间,这其中,大量的投资扩厂和研发投入需要折价抵扣,几年之后也是可以做到成本大幅下降。

但是特斯拉降价本质是提前卡节奏,让国产电车在成长关键期被压制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利润,很难做到新品在技术与产品质量与创新层面的领先,价格战压缩利润,研发正循环也将被打断。

而从目前来看,燃油车为了生存,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没有起色、燃油车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以促销方式提振销量也成为一众燃油车企业不得不选择的反击方式,很明显,燃油车企的集体降价,对于国产电车来说,相当于在特斯拉降价的基础上,再砍一刀,从未来,燃油车为了自保以及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可能会最大化的让利,这无疑将进一步给国产电车造成压力。

之所以说是国产电车的压力更大,是因为特斯拉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在此前的投资者会议上,特斯拉表示成本还将继续下降,而国产电车无论是一体化压铸技术还是车机的娱乐系统、域控制等电子系统的成本控制能力,还没有跟上来。

价格战这么打下去,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在零部件上减配,产品品质与质量,汽车安全问题可能是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总的来看,这种白热化的价格战其实压制国产新能源过快涨价的势头,对消费者买车是利好。后端维保也带来一定的利好。但是从特斯拉比亚迪降价再到燃油车企更大幅度的降价跟上,其实是压制了国产新能源的冲刺关键期。

这意味着国产电车可能越来越难——价格战从新能源阵营发起,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国产电车似乎有被价格战反噬的意味。当然了,燃油车降价的负面效应在于打乱自身的价格体系,也有点饮鸩止渴的意味,不过这都是无奈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部分二三线国产电车能不能挺过去,还有待观察。因此,总的来说,国产电车还不应该过于乐观,嘲讽燃油车是功能机还不是时候,燃油车不会等死,这波反击只是前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产电车即将面临新一轮苦战,苦日子还在后头,需要尽早做好准备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92a43adcbe2a1301ac3af414edca6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