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凤来仪
1
最近,河南连绵阴雨,造成许多小麦没来得及收获就烂在地里发芽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相信任何一个心智还正常的人,都会感到难受,极度难受。
不仅是可惜这些种了小半年的小麦全部毁掉,更心疼河南的农民和种粮大户们能不能顺利度过这次难关。
天灾在前,人为的不合理做法在后,关于河南小麦的舆情,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
5月22日,有百余辆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河南南阳高速收费站被拦了下来。当地交管和高速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认为运输小麦联合收割机出现了超高、超宽的现象,需要交罚款,并且要持有跨区作业证。
一时间,高速路蔚为壮观,几百台收割机把整个下高速口,堵得严严实实。
要说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全球范围排个名的话,第一大概率得是咱中国。或许是历史记忆太过惨痛,中国人特别在意吃饭这件事,连打招呼都是“您吃了吗?”,谚语更是有诸如“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最高层也是多次表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每年国家的一号文件,则是雷打不动的农业农村话题。
遗憾的是,到了地方基层,还是出现了上述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这件深深刺痛老百姓神经的事,瞬间便冲上了热搜。
5月28日上午,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李奇。他表示,南阳市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机手因为之前没有办理大件运输手续,在高速收费站遇到了通行问题,经过近期的协调工作,这些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看来,是因为机手们不知道如何办理大件运输手续的错,收费站也贴心的给出了办理方式:
这样说的话,收费站也没错,按规定没有证是不该免费下高速,既然如此,随便放行岂不是要承担个体责任?
那到底是谁的错了,只能是老天的错了。谁让老天爷不按套路出牌,居然在小麦收获的关键时刻下起雨来了呢?
而且也有人说了,这次河南收割小麦,动用的机器高达数十万台,这里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还是怪天气。
好吧,就怪天气吧,反正天气又不怕大家去怪它。
2
河南是农业大省,我专门去查了一下河南农业在中国农业版图中的地位。
河南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两者占全国的比重均在10%左右。
2018年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万公顷,折合1亿6350万亩,占全国的比重约为10%。同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649万吨,也就是1330亿斤,排名全国第二。这1330亿斤的粮食产量中,小麦产量720亿斤,玉米产量470亿斤。
也就是说,河南省主要出产的主粮,就是小麦。
专门去查了下近年的小麦收购价:
50公斤115块,平均每斤1.15元。每亩地能收多少小麦呢?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为990斤/亩,即使是排名第一的高产小麦品种豫农908,平均亩产也不到1200斤。
也就是说,按照高产量计算,每亩地农民的毛收入也就是1.15*1200=1380元。
成本呢?成本每亩地搞下来800块是需要的。也就是说一亩地667平方忙活一季农活,挣580元。10亩地5800,几个月砸上去,还不如在城里洗一个月碗来得多。
而且,这还得是在风调雨顺的前提下,稍微哪个条件不满足,像今年这种雨水大,小麦都发了芽,就别想挣钱了,亏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一旦因为天灾受损,重视农业的地方政府也会拿出钱来补贴农民,数字看上去很多,但一平摊呢?2021年,河南也有部分地区受洪涝灾害,5亿补贴下来到绝收的农田,下图是补贴数字:
平均每亩25元,一包烟钱而已,是不是令人唏嘘?
所以,农民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无助的。天灾来临的时候那是真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帮忙的多帮忙,不能帮忙的也请稍微高抬贵手吧。
从经济层面说,粮食价格 ,其实是个很难解的题目。
价格高了,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就上去了,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查了一下世界主粮出口价格,关于小麦的,最近有这么一则新闻:
3月28日消息显示,周二美国三家小麦期货市场收盘温和上涨,因为美国冬小麦产区天气依然干旱,俄罗斯或制定出口底价。美国农业部即将于周五发布关键报告,市场人气较为谨慎。
交易商称,鉴于近几周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对其价格造成压力,俄罗斯小麦价格很有可能已经触底。俄罗斯出口商已经接到指示,不要低于每吨275美元的价格出售小麦。
我算了下275美元每吨,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大约是每公斤1.925元,确实价格也不高,中国小麦的收购价格,跟世界市场比也不算低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河南农民们日子艰辛呢?
主要还是人均种植面积的问题。
以中美来对照,美国大约300多万农业人口,中国则有接近3亿人依靠土地出产为生,他们平均耕作的土地面积是:1200亩 VS 6亩。
看到了没,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那些所谓的种粮大户,耕种的土地规模也还是不够大。而农业的低利润特点就注定了,只要规模上不去,就注定脆弱。
所以,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尽量减少种地的人数,扩大农业种植的规模。
此外,在这个基础上,国家还得尽量多给一些优惠和补贴,让农民面对天灾的时候,不致于太脆弱。
3
中国自古到今,都是自耕农模式的小农经济模式,看天吃饭,更容不得人为胡搞。因此,现代农业一定要改变小门小户搞农业的状况,早日让一个农民能种一千亩一万亩地。
目前已经有这样的例子,高度机械化的种植,加上无人机洒农药:
只有这种农业和农民,才有足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专家说,一旦经济不行,可以让打工的农民回到农村,这简直是在胡扯。
在我看来,只有让大多数人进入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耕种大片土地,中国的农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农民的生活才不致于太苦太累。
多出来的劳动力呢?当然是进入其他效率更高的行业,干好了这些行业,再反哺农业,反哺农民。唯有如此,粮食安全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