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曜终于到中国整活了,手工耿:没看过日综的我,竟也看过了月曜?

2022-10-19   日本物语

原标题:月曜终于到中国整活了,手工耿:没看过日综的我,竟也看过了月曜?

说到《月曜》这档日本综艺,很多我们这里很多小伙伴都是它的忠实观众,这个堪称 日本版的“1818黄金眼”,在节目中的 每个普通民众都能给我们贡献许多笑点。

此前就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月曜》上意外出镜并留下诸多金句,这次节目组到中国早就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关注,不少人表示,“我编好个人新闻了,快来采访我!

《月曜》过去在日本做节目时就有不少中国人贡献笑点了。在之前的采访中,很多中国观众表示很喜欢《月曜》、跟着节目学日语、因为节目更了解/喜欢日本等。

既然在往期节目中遇到过那么多表示喜欢《月曜》的中国人,到底是假装喜欢还是真的喜欢?在这一期特辑开头就是为日本观众解答:中国人真的知道《月曜》这档节目吗?

被采访小姐姐表示:知道!还知道这在b站很火!

另一位小姐姐则是分享了节目中印象最深的相关人物:主持人-松子。

以及音乐结姐姐和宇宙人(全程小姐姐都很激动!)

这里不得不提下 《月曜》中国特辑背后的制作人:徐真然,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这一期的特别企划。 徐真然是一位实打实的中国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生,在加入《月曜》之前,是一名妇产科实习医生。

24岁的徐真然因为喜欢《月曜》,选择了辞职!自此开启了赴日工作生涯,并且成功地成为了《月曜》的工作人员,一路披荆斩棘,从助理变成了制作人。(真是励志啊)

多年为节目担任制作人的徐真然,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可以完成一期“上海企划”,后来因为疫情的出现,一直被搁置,这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所以节目一开始首先来到了上海。

跟着节目镜头,走进了一个比较老式的住宅区,这里发生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事:

首先是路上遇到了一名奶奶,似乎正在着急找某个东西,看起来不是很有时间搭理采访团队的样子

为了那个神秘物件竟然去翻垃圾箱?看奶奶略带“失落”的样子,想必是一个很珍贵的东西吧?

其实是...牛奶瓶???

究竟是什么牛奶瓶,让我们奶奶这么着急忙慌?难不成是玉石做的牛奶瓶?

团队看着奶奶也跟着着急,一路陪奶奶回家,想着能不能帮上忙,最终在奶奶家里的桌子上找到了“神秘牛奶瓶”

找到牛奶瓶的奶奶快乐地向镜头展示着自己的牛奶瓶,但是没想到奶奶继续拿着牛奶瓶往外跑,这......

好不容易找到的东西,难不成又要拿出去丢了?这看似无厘头的行为,让采访团队陷入了疑惑。

在这样一个老式住宅区里,有趣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奶奶的故事结束以后,正好遇到正在洗衣服的姐姐,话还没说两句,似乎就有什么“紧急状况”发生了

能这样引得楼上邻居这么着急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是......"乌龟逃啦"!!!???这又是什么离谱的离家出走戏码?

当然,在邻居的热心帮助之下,乌龟根本没有溜走的机会!

镜头一转,出现了一位正在晾衣服的叔叔,他的手里竟然是——女性内衣!

采访团队随即问出“您在这晾女性内衣,不会觉得害羞吗?”

而毫不怯场的叔叔给到的回答是“总比晾不干好吧!”

“上海好男人”的标签可不是张口就来的,这不就体现出来了吗,不知道这是哪位姐姐或妹妹家的好男人,想必一定很幸福吧!

接下来节目组来到了号称“上海涩谷”的安福路。随机采访了一位坐在路边卖花的大叔。

(也是第一次在日综里看到如此大量的上海话输出了。)

节目组:“最近有什么个人新闻吗?”

卖花爷叔:“这帮奇葩哦,看到个女人稍微有点姿色,就不得了马上追上去拍照”

卖花爷叔:“疯狂吐槽diss这种人,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事。”

其实呢,爷叔是吐槽上海安福路盛行的“街拍文化”一群老法师拿着长枪短炮拍美女。

顺便感叹一下,节目组没有采访到“安福路小公主”真的好可惜啊。

不过没关系,老爷叔足够把笑点拉满了,比如下图...

在上海拍摄完,节目组还跑到河北采访了中国的爱迪生—手工耿,毕竟日本有不少奇葩发明家,也让日本观众看看中国的发明家们吧,很多日本网友也听过 手工耿的报道。

主持人问手工耿有没有看过他们的节目,手工耿一边说没有,却说自己看过日本节目中的各种发明人才,结果没想到都是 《月曜》节目介绍过的。

节目组还给手工耿的发明做了一个“TOP 3”排行。

第三名是“像喝酒一样喝矿泉水”的优雅杯托。

个人觉得这个选择不够猎奇。

第二名是“给不配合穿裤子的小孩穿裤子”的机器,使用起来有点复杂。

要先把裤子套在钢管上,再把小孩的脚塞进钢管。

打开开关,机器转起来....裤子就穿上了。

虽然很实用,实际效果也不错,但就是有点费小孩。

排名第一的发明,绝无争议。

这台可以一边烧烤一边弹钢琴、还能玩漂移的机器,可以说是让日本人,不,让全世界人民震撼了。

大家多多少少都耳闻过手工耿,但“北京钢铁侠”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大众知名度。

不过他的发明对于手工耿来说毫不逊色。

今年60岁的吴玉禄,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不种地的农民。他说自己不爱学习、不爱种地,就爱机器人。捣鼓了36年的机器人发明之后,他不光拿了不少奖,还上了央视。

上海世博会期间,他被邀请到上海外滩美术馆参加了蔡国强主办的“农民达芬奇”展览。

他的得意之作“猪八戒”,是一个可以拉着他逛街的、最高时速5千米每小时的黄包车机器人。

而且不光可以前进,还能倒车入库。

吴老的机器人基本都是在还原人类活动,外形上相当朋克。

比如在猪八戒之前,还有带着大师兄面具的“七郎”。

专业鞠躬的32郎。

给人按摩、打扇的47郎。

这些机器人都相当于吴老的儿子,所以命名都是大郎、二郎......X郎。

一直在背后支持吴老不务正业不干农活的,是他的妻子董女士。

董女士的京片子味很重,一看就是个不拘小节的女中豪杰。她甜蜜地表示自己最喜欢22郎,因为22郎最活泼可爱。

22郎长这样。

又蓝又方的头,还有两根会抖的天线。不光能拉车,还会打锣。

董女士不满足于此,表示22郎的嘴巴动起来更可爱。

确实更生动了呢!

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中国特辑啊~不过为什么这些平平无奇的新闻都变得好沙雕好好笑,难道就因为节目是月曜吗?

网上的反响和期待相当可以:

以上です

资料来源:生草字幕组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

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