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皇室1条奇葩规定,导致皇子们吃不饱饭,身体虚弱还短寿

2022-08-11   正卫说生活

原标题:满清皇室1条奇葩规定,导致皇子们吃不饱饭,身体虚弱还短寿

古代的王公贵族身份高贵,吃穿用度都是上品,享尽荣华富贵,让人十分羡慕。就连在宫里当差的宫女、太监,他们的吃穿都比普通百姓好出百倍。

宫女、太监尚且如此,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就更不必说了。皇帝的吃穿用度必定都是全天下最好的,此外还拥有无数奇珍异宝,钱财和权力都应有尽有。

电视剧里皇帝的生活都极尽奢华,想必现实中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理说皇帝应该尝遍了天下美食。

但有一个朝代,却有一条不成文的奇葩规定,正是因为这个规定,很多皇帝在小时候不仅不能吃好,还不能吃饱。

人们开玩笑所说的“自己是饿大的”,这句话却是这个朝代很多皇帝小时候的写照。

这个朝代就是清朝,也是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使得皇子们吃不饱饭,以至于身体虚弱,寿命变短。

一、“饿”大的溥仪

宣统帝溥仪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自幼在醇亲王府长大,直到光绪帝病重,溥仪才被慈禧接入宫中,此后便一直在皇宫里生活,一直到他继承皇位。

溥仪这一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虽贵为皇帝,但却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敌人手中的傀儡。溥仪继位之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或许他作为皇子曾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但也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讲述了他记忆中的事,甚至写到自己常常挨饿,话说他是被“饿”大的,这背后究竟是何缘由呢?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两段文字,大致表达了这样的含义:

“我每天都嚷嚷着肚子饿,可是并没有人管我。有一天出游中南海的时候,太后让人拿来干馒头,让我喂鱼。我竟没忍住将干馒头塞进了自己嘴里,因为我实在是太饿了。但是我的这副模样并没有让隆裕心生恻隐,她反而布置了更加严厉的戒备。”

“某一日,各个王府给太后送来贡品,停在西长街,正巧被我看见。我凭着本能奔向其中一个食盒,掀开盖子,看见里面全部都是美味的酱肘子,于是我拿起来就开始咬”。

从这两段话便可以看出,溥仪被“饿肚子”之后,对于食物热烈的渴求,连鱼食都吃,甚至达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按理说皇子应该是锦衣玉食才对,即使是那些制作精美的饭菜和点心,也未必能让他们如此失态。溥仪为何会饿得如此饥不择食呢?

二、“挨饿”有益于身体健康?

身为皇室子弟,“挨饿”自然不是因为缺钱少粮,而是因为这种观念和清朝历代皇帝的生活习性相关,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皇子当中的不成文规定。

这个不成文规定,可以说是让皇子们受了不少苦楚。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与其吃饱了撑着,还不如单纯挨饿,这样反倒是有利于身体健康。

倒也不是说因为缺乏粮食,皇室向来富足,只是为了让皇子们有所节制,不能过度饮食,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虽说其初衷是好的,但若是执行过度,那就适得其反了。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健康都十分重视,既然有了这样的观念,那么为了所谓的“健康”,放弃一些摄入营养的机会,是利大于弊。

所以说皇子小的时候不但不能吃好,甚至还不能管饱,有时候还要刻意挨饿。这便是清朝王室的不成文规定,如今看来,不仅不合理。

据说有一次溥仪因为吃多了板栗,这件事情传到隆裕耳朵里,于是隆裕就下令取消溥仪的日常膳食,而代之以粥食,并且每日送去的粥还要严格的控制量。这种吃法普通人都受不了,更不要说从小就娇生惯养的皇子了。

光绪帝小时候正餐也经常吃不饱,有时候饿急了还会去太监的房间里找馒头吃。这两任皇帝小时候,在饮食上的经历,都让人感到心酸。

结语

虽说是皇帝,可他们小时候也有很多苦楚,这些理由如今在现代人眼中,就显得十分荒唐。饮食是应该有节制,但是过度曲解、过度执行,反倒不利于身体健康。

溥仪正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成年之后患有比较严重的胃病。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因为饮食不规律,而患上胃病。

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爱护身体,不要用健康去换取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只有健康,才能伴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