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37℃!科学家发现,人类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降低意味什么

2024-01-01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原标题:不是37℃!科学家发现,人类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降低意味什么

在冬天,流感高发,体温正常或许是人们在不舒服时最想听到的话了。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认知里,37℃是人类的正常体温,但我们自己测量的时候,却往往测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在慢慢“变凉”吗?

一、人的标准体温为什么在37摄氏度?

这还的从1851年说起,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在莱比锡市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收集2.5万人的腋下体温数据并进行分析后,温德利希发现,人的体温范围在36.2°C到37.5°C之间,统计后取值,将37℃作为标准数值。这就是“37°C为人体正常体温标准”的由来。

我们家中的水银温度计上,通常都会标注37°C的位置,提醒人们一旦体温超过这个数值就需要引起注意。测量体温时选取的部位不同,测量结果也会略有偏差。一般来说,腋下温度36°C -37°C就属正常。

事实上,人的体温本来就是在不断波动的。如静止时、吃饭前体温会略低一些;运动后、用餐后体温就会稍微高一些。而且,人体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时间段测量的体温常常会有差异。如果发现自己早晚测得的体温存在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在标准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二、研究发现:不到200年人类体温下降0.4℃

为什么之前的标准体温是37℃,而在当下,37℃已经成为临界值?美国传染病专家菲利普·马科维亚克指出,温德利希所使用的体温计与现代体温计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体温标准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在获得批准后,马科维亚克使用了费城穆特博物馆的一件珍贵藏品,即当年温德利希曾使用的温度计之一。

经过测试后,他认为这种温度计所测得的体温较现代体温计高出约1°C。因此,马科维亚克得出结论:37°C的标准体温可能与体温计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当时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有关。

但实际上,就算排除体温计差异,人类的体温也真的在下降!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及其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一直在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C,从37°C降到了36.6°C。

而对于体温下降的原因,科学界目前尚未达成明确的解释。帕森内特教授推测,这可能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包括室内温度、微生物接触以及可获取的食物等方面的改变。她认为,我们生理上正在经历变化。

另外,帕森内特教授解释,现代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使得现代人不容易患上19世纪容易引起炎症的疾病,如疟疾、肺结核和牙疼等,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各类抗体药物治疗常见炎症,人类无需再依赖加速身体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这可能也是体温降低的原因之一。

三、体温降低后,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有研究表明,体温与基础代谢率密切相关,每升高1°C体温,基础代谢率可能增加13%。过低的体温可能导致代谢不佳,免疫力下降。

人体内有约60万亿个细胞,而血液的任务则是向这60万亿个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白细胞则在血液中具有免疫功能,能够识别体内异物并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当体温升高时,血流速度加快,白细胞能更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迅速扼杀病原体。相反,如果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减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下降。慢慢移动的白细胞难以及时发现异物,即使发现了,也难以快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清除异物,这使得机体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保持在36~37℃的体温有助于机体抵御感染。在36.5℃和36.7℃之间的体温对人类而言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在这个范围内,人体无需耗费过多能量来产生热量,同时真菌难以侵袭。

营养学博士丰洁明《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一书中指出,人体依赖热量来维持生命。当体温降低时,血液生成减少,血管可能堵塞,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从中医角度讲:体温降低可能伴随阴有余阳不足,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如体质改变和免疫力下降。阴盛阳虚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病和情志类疾病,如低谢综合征、高血压、癌症、抑郁症等。

当体温降低后,身体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1.体温低于36℃时,身体会通过颤抖产生热能,并伴随一系列症状,如黑眼圈、鼻头、面色、手掌发红以及嘴唇发紫。体温下降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影响白细胞正常工作,降低免疫力,增加患上哮喘、肺炎、风湿病等疾病的风险。

2.体温降至35℃时,被称为低体温症,患者可能感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行走困难。老年人的体温低于35℃超过24小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3.体温低至32℃时,寒战消失,患者进入昏睡状态。

4.体温降至28℃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最终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可见,体温过低,对于健康的不利影响是不可轻视的。

体温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温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维持在36~37°C的适宜体温有助于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帮助我们促进身体健康,实现长寿目标。

参考资料:

[1]《再也不是37℃,人类体温普遍下降,体温多少度才算健康?》.健康时报.2022-03-24

[2]《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湖北省计生协.2020-03-16

[3]《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我们正在变得“凉凉”?》.江苏共青团.2020-03-01

[4]《人体温度37℃已成为历史!再凉下去真得“凉凉”了》.医脉通.2021-10-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b207cb6f0053ced981a4ed6b1a8e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