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了赛龙舟,离不开的一定还有粽子。相传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粽子,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近期,随着粽子热销,生产企业也忙活了起来。
在浙江嘉兴的一家粽子生产企业,随着粽子的销售火爆,企业的工人们也在加班加点地包着粽子。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有超过800名工人,每天可以包超过100万只粽子。现在企业投入使用了二合一的车间,也让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浙江嘉兴某粽子生产企业高级粽艺师 屠彩红:产能一般能提升30%左右,时效能提升20%。几款新鲜粽,像大肉、栗子、蛋黄比去年的销量翻了三倍左右,目前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在嘉兴南湖区一家企业的裹粽车间,工人们指尖飞舞,快速地包裹粽子。通常情况下,一个工人平均一分钟可以包4个到5个粽子。工厂最高峰时期,一天要包接近100万只粽子。
浙江嘉兴某粽子生产企业创始人 孙雅囡:今年企业整体还算不错,销量增长应该在10%到15%之间。
另一边,在一家企业的直播间里,主播们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负责人表示,近期他们所有的主播都轮流直播,目前直播间也是处于24小时不停播的状态。
数据显示,2024年粽子市场总量增幅预计将达到8%,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3亿元。负责人表示,目前粽子已不仅仅是一个节令食品,同时也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市场对粽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这两天,一位生活在浙江、工作在上海的奶奶冲上了热搜,她就是年近六旬的蒋彩芳。
“最近是粽子的销售高峰期,一天能卖1万只!”
正值端午小长假,金山区枫泾古镇中大街上人流攒动,一派节日气氛。其中最受青睐的是中大街275号商铺,店门口的桌子上摆满了刚出锅的粽子,店主蒋彩芳一边仔细地规整着粽子,一边向顾客介绍粽子的品种。
年近六旬的蒋彩芳坦言,自己不是枫泾人,家在隔壁浙江,原先也不卖粽子。
“从大姑娘的时候,我就开始跨省做生意了,一做就是一辈子。”十多年前,蒋奶奶的店铺在枫泾镇南大街上,平时主要卖枫泾土特色,年底的时候卖螃蟹。靠着诚信和口碑,生意虽算不上红红火火,但收入慢慢好起来,后来,便将店铺搬到了枫泾古镇景区商业的“黄金地带”。
网友最惊讶的是这位浙江奶奶每天的通勤时间。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二十年间,蒋奶奶的通勤时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蒋奶奶家住嘉兴市嘉善县新华小区,最近每天凌晨4点,她就骑着小电驴,沿着亭枫公路出发,经过朱枫公路、新泾路,全程只需10分钟就到了店铺,开始上班。
最近一个月,因为临近端午,蒋奶奶每天都一刻不停地张罗着包粽子、煮粽子、卖粽子,一直要忙到半夜才能回家洗个澡、打个盹。她直言,如此轻松地在沪浙两地上下班,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刚在枫泾做生意时,我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蒋奶奶依稀记得,那时候,到了省际交界的地方,路就没了。想要到枫泾古镇,她需绕到枫南村,再经过枫泾镇新华村、地园新村,骑40多分钟才能到达,费时费力,十分不容易。
“现在都在提长三角一体化,路打通了,交通方便了,我也算赶上潮流了。”采访中,没想到的是,蒋奶奶脱口而出“一体化”,“也希望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
粽子出口量上涨 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个颇有仪式感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粽子香甜软糯的口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
近年来,粽子生产企业的出口订单在不断增长。一家粽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徐炜表示,往年6月份,出口的粽子订单基本已经发货,但今年这个时候客户还在追加订单。
浙江嘉兴某粽子生产企业副总经理 徐炜:截至6月份,出口额已经达到了552万元,增长了18.5%。
徐炜表示,今年他们公司的粽子主要出口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地,包括大肉粽、五谷粽、蛋黄粽等在内的30多个品种。公司也正在布局东南亚市场,未来还考虑出口到欧洲。
在当地另一家生产企业,海关正在了解粽子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确保出口粽子的食品安全。据了解,每年到了粽子出口的高峰期,他们都会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产品快速通关。
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监管四科副科长 张建芳:据统计,今年1至5月,嘉兴辖区一共出口了84批粽子,货值552.4万元,同比增长了12.36%,产品覆盖了北美等地。
除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些企业还把粽子和非遗文化体验结合起来。粽叶翻飞、投馅、扎线。端午节假期期间,非遗体验馆举行的包粽子活动,也让海外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端午文化。
哈萨克斯坦游客:我对包粽子非常感兴趣,在这里我还拍了视频展示给家人看,并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央视财经、上观新闻
编辑:倪彦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