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升级:国外飞船可直接对接!3舱变6舱位,还有啥好处?

2023-12-14   环球科学猫

原标题:中国空间站升级:国外飞船可直接对接!3舱变6舱位,还有啥好处?

厉害了!国外航天员,国外项目等都要全面加入中国空间站,而中国空间站在升级之后,也将更好地实现国际对接。

这也会凸显出中国空间站更加强大的一面,因为在升级之后,中国空间站会更加独特,将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太空母港”,为什么这样说呢?

而且,未来在国外航天员,国外项目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时候,可能也完全不选在中国进行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这又是咋回事,一步一步来看吧。

中国空间站——太空母港

没错,随着国际空间站进入退休倒计时,中国空间站将可能快速成为人类唯一的空间站,至少在短期之中也有概率出现。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世界其他国家要想加入之中空间站执行任务,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任务,都需要与中国进行说明才行。

当然,我国还是很开放的,无论是国外航天员,还是国外的项目,都已经全面公开说明了。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执行的时候,我国航天中心就对外宣布了,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加入,并且多个国家已经提出了飞行需求。

所以,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开启了“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任务。

而项目入选更加的早了,17国加入中国空间站的消息也不是首次说明,这里面包含了:

日本、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秘鲁等17个国家加入中国空间站。

虽然这里面存在很多不友好的国家,可能很多人表示反对。

但我国在选拔的时候,也进行了衡量,能够入选的,都是符合中国空间站的要求。就如美国也申请了,就被中国拒绝了,所以大家不要意外,对中国航天的选拔要有信心。

这不,中国空间站真的在实际性变成国际空间站了,国内外都全面来执行任务了,而中国的“太空母港”也将变得更加有特色。

当然,中国空间站——太空母港也并非仅限于此,而且,还要升级,这也是我国重要的航天战略计划,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将会更加的好。

中国空间站升级:3舱位变6舱位,有啥好处?

没错,中国空间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升级,将会从3舱位,升级到6舱位,实现更强大的太空母港。

这也说明了未来中国空间站的舱位段将会变得更多,而对接的空间站组合体也会变得更强。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指出,在我国空间站升级到6个模块之后,也将实现6个舱位段的端口,并且从模块区域延伸——从天和核心前端的端口,然后,进行延伸。

当然,从分开的情况来看,这是我国空间站从需求方面来进行的扩展,也是有必要执行的,因为在“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可以在前向对接新舱段,形成“十”字构型,新舱段上带有节点舱,增加4个对接口和1个出舱口。

既可以为巡天望远镜这一级别的航天器进行补给、维护、服务保障,也可以对接舱段级的科学载荷。

同时,在更大的空间站形成之后,也可以对未来的航天员具有很大好处,因为他们在空间站的生活区域变得更大了,执行任务等也就更加方便了,毕竟有更大地施展空间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开展第四个舱段的方案论证和先期设计的时候,公开说明了——将把更多精力用在为航天员提供更多活动空间、增加人性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上,比如,把仪器仪表设计得更有科技美感,更适于随身穿戴。

再比如,使操纵杆更符合人体工学、功能更强大,所以,我国是在把空间站打造出更加强,更好的一个太空家园。

当然,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可能会为我国深空任务提供一定的支持。

比如:月球探索,火星探索等等,可以作为太空的一个“界桥”,来进行信号等相关性的支持,这就是大概的情况,这就是升级之后的好处。

然而,在中国空间站升级之后,的确对国外来中国执行项目的方便度也变高了,好处也是多多。

中国空间站升级:国外飞船可直接对接

这里需要先说明的是,在已经建好的中国空间站之下,是做不到的。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路线完全不一样,而且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口技术差异极大。

接口用于连接载人航天器的对接口有6个,主要采用三种对接装置:Probe-Cone(也就是销钉-锥孔式)、APAS-95和CBM(common berthing mechanism)。其中四个为杆锥式对接口,只能供俄制联盟载人飞船、进步货运飞船使用。

而中国空间站的接口,主要是参考了APAS-95的标准。但是,可能也并不是说一模一样,参考归参考,所以,如果现阶段国际空间站的飞船要对接中国空间站可能需要一个端口才行。

然而,是中国空间站在升级计划上,就完全说明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我国开展新接口之后,就不需要什么标准问题了,将来,国外的飞船或舱段也可以与“天宫”对接,这将大幅提升国际空间合作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中国空间站也在针对国际空间站的舱位段,飞船等接口问题进行策略分析,然后来针对性升级。

所以,中国空间站对国外的确是好,不仅批准航天员加入,国外项目加入,还要专门针对性进行研究。

这下大家应该看得出来,中国航天路线一直保持走开放路线,而且不仅是国际空间站的问题,中国嫦娥工程,中国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火星探索工程等等,真的都是全面采取的开放策略。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这样做的好处还是有,比如在相互的合作之中,实现相互的技术磨合,然后实现更强的突破。

毕竟每个国家的技术都是存在差异化的,如果能够寻找到最好,最为强大的技术优点,那么利用起来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只有在合作之中才可能凸显出优点,缺点,这就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