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肖丽琼、通讯员李岩、实习生王家颖)8月22日,汤逊湖畔的立得空间机器人综合测试区,生产部副厂长宋林林按下开关,一只匍匐在地上的机器狗缓缓起身、向前迈步,“眼睛”立刻拍下周围的场景。
此刻,60亩的园区内,神似网红机器人“瓦特”的巡检机器人正认真巡逻,无人牵引车拉着两个集装箱在越障、爬坡,叉车机器人背负200公斤的物料在配送,物流机器人“路霸”在有数千个坐标的实验室里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里就像机器人幼儿园,有的机器人要经过数百小时实验才能‘长大’”,宋林林介绍,有的机器人要在这里训练达到500小时。
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蓝海。据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很长一段时间,主流机器人产品都采用二维激光SLAM(依靠传感器自主定位)技术。瞄准智能机器人这一蓝海市场,立得空间创新提出“北斗+惯导+三维激光SLAM”技术。其中,惯性导航系统是通过确定载体在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来导航,即使在没有北斗卫星信号的环境下,也能实现精确定位。
目前,立得空间将这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巡检、物流、防爆等机器人领域,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比亚迪等众多行业巨头纷纷携手立得空间,共同探索“北斗+”数字孪生工厂、智能物流、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