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KTV的一次激情偶遇,让孟宁与傅延修的缘分就此开始;五年后,孟宁相亲搞错对象,直接拿出户口本与再次相遇的傅延修提出闪婚……
这就是爆款小程序短剧《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的开场剧情,该剧最近被广为热议的点在于,该剧制作方晒出庆功蛋糕,短短24小时,充值流水突破2000万元。
从数据来看,小程序短剧确实疯狂。《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用户充值金额超过1200万,《无双》八天投放消耗破1亿,为何这些“狗血又俗套”的小程序短剧能让观众“无脑上头”,只需十几万的成本就能获利上千万成为吸金爆款?在资本疯狂涌入、监管力度加强后,微短剧市场还能维持住这“泼天富贵”吗?
“小”程序剧“大”有乾坤
什么是小程序短剧呢?根据广电总局的最新定义,“是指在小程序或社交平台上进行播放的短剧,为契合移动端的播放习惯,一般为竖屏拍摄,一集仅有几分钟,但通过剧情的反转与冲突,拉动受众的情绪,进而付费观看。”
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将本该投放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微短剧,搬运到独立小程序上供用户观看,在用户付费点播之余,衍生出广告投放、代理分账等多元化的变现手段。
在抖音、快手投放内容切片引流,用户点击后一键跳转微信小程序,前几集免费观看,后面需要付费解锁。这些短剧单集价格通常在1元以内,但由于一部短剧至少80集起步,想要解锁全剧往往需要花费几十到百元以上。
一部小程序短剧基本是80集到100集,大概会有四个付费节点,第一个节点是8~12集,前期的情绪堆积都是为了这个卡点做铺垫;第二个节点在26~30集,能吸引用户二次付费也说明这部剧开始赚钱了,所以二卡在内部也称为“赚点”;三卡、四卡则是根据每部剧的剧情特别设置。
在业内人士英子看来,小程序短剧的火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用户。和常见的剧集比起来,这类内容更‘爽’,也让它的受众很不一样,受众下沉、男性居多、年龄偏大。另一方面是供给端的火热。圈内圈外的人争先恐后抢着入局,如今各大片场挤满了拍小程序短剧的人。”
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10亿短视频用户中,50.4%的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微短剧的用户中,中低收入人群占比在70%以上。短剧行业内对受众的定位就是中老年群体、下沉用户,平台短剧女性用户为主,小程序短剧男性用户为主。
在编剧阿涛看来,“小程序剧和微短剧、长剧集的用户画像很不一样,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年龄在3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这类受众甚至占到了7成,主要是保安、外卖员等一些中低端收入的人群。针对这类男性群体所创作的小程序短剧,内容大多充斥着擦边、软色情,只是简单粗暴地提供爽点,毫无内涵可言。”
从目前男频流行的题材来看,男主大多都是以低微身份出场,摇身一变成为拥有更高地位的人,再去打脸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突出的就是一个“爽”字。为了让目标用户更有沉浸感,在演员选择上偏向长相普通的男主和漂亮可爱的女主进行搭配。
可以说,“爽”就是小程序短剧的主要落脚点。因此在题材方向上,小程序短剧以赘婿、战神、霸总、甜宠、玄幻、穿越、重生、恐怖、悬疑、魔幻等“爽”感剧情为主。虽说它确实丰富了传统影视剧以及网络影视剧的题材类型,但有时也难免落入自身的题材陷阱。
“以小搏大”吸引资本疯狂涌入
今年以来,短剧行业进入极速进击之年,前有爱优腾芒等实力强劲的传统长视频平台围堵,后有抖快等新兴短视频平台拦截,让人没想到的是,小程序短剧会异军突起,成为短剧行业的一匹黑马。
小程序短剧吸引大家涌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短周期低门槛。几个人搭班子,十天写完剧本,导演七天拍完,三五天就能上线看到收益,短时间赚个百十来万不是不可能。
低成本、低门槛、高回报,这些“诱人”的特点,让小程序短剧成为了继网络大电影后又一“超吸金行业”,引得曾经专注平台长剧和短剧的制片人和投资方纷纷入局,传统影视行业从业者也开始心动入场,有的公司甚至大量收起了短剧成片,想要快速掘金。
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这样自产自销的商业化模式,也在帮助更多短剧赛道上的小型玩家,在小程序上复制抖快等平台的成熟营收逻辑,实现在业态中的弯道超车。
据了解,小程序短剧的制作公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西安丰行这样专注于短剧业务的公司,一个大概十几人的小团队,过去大多是接广告或电影业务,在进入短剧赛道后,专注于这一短剧业务,在制作上更求精。
一般来说,追求精良制作的公司更容易出爆款,他们一般会和平台以利润分成的模式合作,也就是根据短剧收到的效益进行利润分配。实力大风险也大,却更容易“以小博大”。
另一种制作方不光接短剧业务,小程序短剧只是他们新开的一条业务线,在制作上以走量为主,与平台的合作模式更多是买断。
这类走量的公司,平台会直接买断公司的制作权,之后无论营收多少,都与其没有关系。拿着定量费用的承制公司只要控制好拍摄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虽然确定不可能赚大钱,但是门稳赚不赔的买卖。
现在也有不少网剧、电影的导演参入进小程序短剧市场,虽然他们大多对这条新赛道有些不适应甚至鄙夷,但小程序短剧在短时间内极强的变现能力还是让他们忍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利润收缩倒逼短剧精品化
对于制作方和投资人来说,小程序短剧这门生意确实是块“香饽饽”,但随着爆款不易、收入缩水、监管不断加码,这块“香饽饽”的钱也没那么好挣了。
今年8月,短剧行业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微信平台针对微短剧类目开发者通过虚拟支付能力产生的交易,将收取20%的技术服务费。简单点来说,就是用户充值的交易流水,要交给平台方20%,剩下的80%由出品、制作、分销按比例分成,三方拿到手的利润比之前缩水了不少,但是有机会倒逼短剧转向精品化。
翻看过平台榜单前列的小程序短剧后,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有着相似的套路模板,无非就是都市职场、虐爱甜宠、霸总富豪、穿越古装等题材,内容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这就意味着产生爆款短剧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想要在千篇一律的短剧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另辟蹊径,打造差异化内容,《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年夏天,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仅凭3集内容火爆出圈,引发网络热议。这部合计只有17分钟的短剧在抖音上的累计播放量超3亿,其剧情和立意也打破了观众对微短剧狗血低俗的刻板印象。
小程序剧作为短剧赛道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网络视听内容的多样化需求,也丰富了短剧行业的发展,但是发展过速很容易失控。
从去年兴起至今,小程序短剧内容总是游离在管理之外,乱象丛生,曾就职于某短剧制作公司的运营艾丽向小编透露,“不少制作方在小程序里发布的内容涉及侵权和盗版,相比网站而言更容易规避监管,内容低俗、违规现象也十分常见。”
确实,一些小程序短剧会利用技术手段脱离监管,形成对主流作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也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此,国家广电总局早在去年就针对这类短剧开展过专项整治。
今年更是加大了监管力度,4月15日至今,微信、快手、抖音应国家广电总局要求,针对发布不良违规内容的微短剧类小程序进行处理,共下架整顿了近2500个微短剧小程序。
三大微短剧小程序主流平台接连开展整治活动,下架千余账号,堪比“刮骨疗毒”。
微信根据平台用户投诉情况,共计处理1956个不合规小程序,并完成139个微短剧小程序主体备案;快手宣布将微短剧小程序类治理纳入常态化工作;抖音则处理了300多个违规短剧小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短剧下架、流量管控、限制提现、限制结算乃至下线小程序。
随着平台和主管部门治理力度持续加强,一度野蛮生长的小程序短剧,预计将很快进入规范化时代,小程序短剧市场也将面临内容质量和道德规范的双重考验,这需要行业、平台和从业者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