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川一家
冯启会给母亲梳头
黄香英照顾丈夫
张家珍与公公
张晓玲一家旅游合影
近日,记者从区妇联获悉,我区王蜀川、冯启会、黄香英、张家珍、张晓玲5户家庭荣获2019年重庆“最美家庭”称号。
此次活动经过自荐推荐、组织推荐、媒体推荐等,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先进家庭典型,经过评议产生10户重庆十大“最美家庭”、200户重庆“最美家庭”,他们中有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有的孝老爱亲家风淳朴,有的自强不息脱贫致富,有的敬业奉献克难攻坚,有的扎根基层振兴乡村。
本报记者用笔触和镜头,带市民领略我区5户“最美家庭”的风采。
汉丰街道驷马社区王蜀川家庭:
侍奉老人尽享人生最美风景
家住汉丰街道驷马社区的王蜀川,家有4口人。2002年,因企业改制,王蜀川夫妻俩双双下岗。
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全靠在外做零工维持生活。2008年,王蜀川的父亲不幸患肺癌,用光家中积蓄还借了10多万元,最后父亲还是去世了。几个月后,母亲因悲痛患病住院,被查出患慢性肾衰竭、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心脏病、三级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为照顾母亲,王蜀川夫妻俩把门市腾出来,作为母亲的休养场所,并在门市上卖信鸽饲料。期间,夫妻俩系统学习人居环境学,对有需求的个人和单位提供居住环境设计和咨询服务,深受好评。
2019年,母亲两次中风,王蜀川夫妻俩第一时间将她送到医院抢救,并在出院后严格按医嘱照顾,每天扶着她散步、喂饭、吃药,让母亲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现年87岁高龄的母亲,每天能自己穿衣、吃饭、走动。
“人都会老的!”看着老人一天天好转,王蜀川切实感受到侍奉老人的快乐,他觉得尽孝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高桥镇晓阳村冯启会家庭:
悉心照顾两位母亲报答养育恩
高桥镇晓阳村冯启会家庭在当地家喻户晓。一直以来,冯启会家庭都是邻里心中的模范家庭,全家温馨和睦、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
在冯启会家中有两位年过九旬的老母亲,婆婆95岁,母亲96岁,两位老人年老体弱且都患有慢性病,生活无法自理。
为方便照顾老人,冯启会夫妻俩主动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照顾。在生活上,冯启会每顿都要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给两位老人喂饭,像呵护小孩一样;每到换季时,夫妻俩会到集市为老人购置新衣,保证老人每季都能穿到干净整洁的衣服。夏季天热,冯启会每天都会给两位老人洗漱、细心擦拭身体。在早晚凉爽时,与丈夫一起推着坐轮椅的两位老人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夫妻俩对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毫无怨言,他们认为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让老人有个快乐安详的晚年生活就是最好报答养育之恩的方式。
大进镇红花村黄香英家庭:
无怨无悔给丈夫当一辈子“特护”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做一天好媳妇容易,做一辈子好媳妇难。”大进镇红花村1组居民黄香英就是这样一个人。
2003年,黄香英带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与丈夫郑代富组成家庭。当真正成为家庭一分子时,才知道维持一个家庭是多么得不容易。2011年,丈夫在煤厂务工时不幸发生事故造成高位截肢。
面对需要照顾的丈夫、年迈的公婆、年幼的孩子,黄香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丈夫住院,她不分昼夜地忙前忙后,喂饭喂药、擦洗身体。回到家中接送两个孩子,安慰年迈的公婆。通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丈夫总算保住了性命,但生活不能自理。
“以前你给了我幸福的生活,以后我也会给你幸福的生活,我们不是还有两个孩子嘛,我们的幸福日子长着呢!”就这样,黄香英成了丈夫的私人助理,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一年365天从未间断。
没有经济来源,黄香英自强不息。每年要耕种近10亩的土地,饲养100多只鸡和几头猪,但是她从来舍不得吃,都是在集镇上换成钱供一家大小开销。公婆看到儿媳这样为这个家着想,也力所能及地帮她。
2018年2月,婆婆被确诊食道癌晚期,黄香英悉心照顾直到老人去逝。邻里乡亲都看在眼里,对她的表现更是赞不绝口,纷纷以她为榜样。
满月镇甘泉村张家珍家庭:
带着公公改嫁将“孝道”进行到底
家住满月镇甘泉村的张家珍,今年46岁,她乐观开朗,从不向困难低头,对长辈的孝心,对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坚守,让她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人。
2009年,张家珍丈夫孔令松在车祸中丧生,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和年迈的父亲,她强忍悲痛,以一己之力挑起生活重担。
“儿子没了,可还有我,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散!”张家珍劝说悲痛万分的公公,并把这句承诺践行到底。
“谁要娶我,就要接受我的公公。”后来,她这个不变的“条件”赢得好心人文付友的青睐。两人组建新的家庭,在共同努力下,生活逐渐好起来。
“我公公也是个可怜人,婆婆二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后来儿子也没了,我就是他的女儿。”在张家珍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活得有滋有味,虽然73岁了,仍精神矍烁,容光焕发。
张家珍孝顺公公、敬重公公的举动,深受邻里的好评,她的事迹在满月镇广为流传,大家纷纷把她作为孝老敬亲的榜样,教育孩子。
三汇口乡金山村张晓玲家庭:
身残志坚带领百余农户增收致富
张晓玲是三汇口乡金山村人,行走不便,却有一颗比普通人还要热爱生活的心。她和当时很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南下淘金”梦想,在一家网络销售制衣厂工作。
倦鸟思家。后来,张晓玲有了孩子便回到家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农村淘宝,她认为网上土特产销售市场潜力巨大,何不借助自身优势,创办一家农业特产淘宝店,让大山里的土货走向世界,让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张晓玲通过自己的淘宝店铺,以给天猫商城店、微信分销商供货等渠道销售“开县春橙”、土李子等应季水果和腊肉、香肠等土特产,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镇安、赵家、长沙等多个乡镇百余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 向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