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学院,捧红了菲律宾博士。
7月7日,邵阳学院人事处在学校网站发布了《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准备引进23名博士。
令人意外的是,这23名博士,均来自同一所国外高校——
菲律宾亚当森大学。
正所谓“高薪聘人才”,邵阳学院为了引进这23名博士,给的待遇非常丰厚,每位博士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
邵阳学院为了引进这23位博士,花了1941.2万,折算下来,每个博士能分到84.4万。
单看待遇,湖南邵阳学院给出的条件不算高。同样是在湖南,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给博士的待遇是80万到150万的安家费,学校所在的衡阳市每个月还给40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一笔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在科研启动费方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给出的标准是10万,那些尚未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博士,可以享受副高待遇。
光看标准,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校的待遇碾压邵阳学院,结果却是邵阳学院引起了社会层面的舆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邵阳学院的问题不在标准,而是在人。
学校本批次引进的23名博士,有22个是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的,他们原本就是邵阳学院的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
说白了,这就是学校花钱给自己人镀金,然后再引进的套路。
榜姐翻了翻资料,发现邵阳学院在2019年6月6日发布过一则《关于招聘硕士赴邵阳学院外方合作高校攻读博士的通告》,里面明确提到:
1、招聘硕士到我校外方合作高校(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攻读博士的名额暂定为20名;
2、此次要求年龄在27周岁以下(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硕士毕业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
3、专业原则上为教育学、信息技术、工商管理、管理学等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不过这则招聘公告,跟邵阳学院此次引进的博士情况还是有所出入。
招聘公告要求年龄在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硕士生前往东南亚攻读博士,而此次邵阳学院引进的23名博士,只有1人符合这个条件,这一批次的博士中岁数最大的是1975年出生的,今年已经47岁了。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邵阳学院后来放低了招聘标准,要么就是不止派了一批人去东南亚留学。
再来看这批博士毕业的学校——亚当森大学。2021年11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曾发布《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 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二)》,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赫然在列。
至于教育部为什么要加强这些学校学历认证审查,原因想必大家都懂。
说白了,不就是混文凭的野鸡大学吗?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回应还是相当克制的,“如果您未申报亚当森大学,建议您慎重考虑。如果您已经在亚当森大学读完,可以提交材料递交给审查部门对学历进行认证。”
邵阳学院把自己的员工送到菲律宾的野鸡大学去镀金,镀金回来之后,还要花近2000万巨资引进他们,真是离谱到了姥姥家。
邵阳学院送自己人去镀金,原因很简单,就是用博士数量来刷考核指标,博士数量够了,才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短期出成绩。
但是他们过去博士数量少啊,想引进个博士实在不算容易,光靠每年引进的那些人,完全不能满足邵阳学院的需求,所以只能出此“奇招”了。
只可惜,邵阳学校这招实在是太奇了,把自家员工送到东南亚的野鸡大学去镀金,还要高标准引进,未免有损公肥私之嫌,着实说不过去。
再来看邵阳学院的预算,邵阳学院是个公立学校,是拿国家补贴的——2022年,邵阳学院拿到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是2.08亿元,上级财政补助6268万元。
拿着国家补贴的钱,去换国外野鸡大学的博士学历,这究竟是招妙棋还是臭棋,还真让人一时说不清楚。
这还是咱们看到的,没看到的,又有多少呢?
在邵阳学院之外,很多二三本院校都会送教师去海外混个“水博”,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甚至有专门的辅导班等着你,包你毕业。也就是后来搞得太过分,就连上个网课都能拿到这些野鸡大学的博士,所以教育部才会忍无可忍出来发公告。
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之下,邵阳学院,只是冰山一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