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郭敬明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
忆往昔,郭敬明携手杨幂、郭采洁、陈学冬、郭碧婷等人拍摄《小时代》时,何等的意气风发?
看如今,在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他被老戏骨李成儒当面打脸,又是何其的尴尬?
一个草根男孩儿,靠写字起家,靠电影致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一切看起来多么炫目而耀眼,可再回头一看,他绚烂的时间好像非常短暂。
自从《小时代4》票房和口碑失利之后,郭敬明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了。
“郭敬明”这一响亮的品牌好像也成了不入流的代名词,无人再愿提起。
01
提起郭敬明,多数人都会想到抄袭、虚伪、三观尽毁等名词。好似他的出现就是为了提供给大众一个批判的平台,人人喊打。
《演员请就位》的节目现场,老演员李成儒公然批判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
“我不知道台上几个导演能不能坐得住,反正我是觉得抵别扭的。这就是畅销书是吧?这种就是畅销书,那我倒问一句。这样下去,这一辈人起来以后,他们受到什么教育了?”
而这本书的作者郭敬明,就坐在节目现场,冷脸听着李成儒的批判,节目现场的气氛也一度降到了冰点。
虽然郭敬明马上对李成儒的言论做出了回驳,可那些话听起来那么苍白无力。
曾经如日中天的郭敬明,竟然也有一天会被人“怼”到坐立难安。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在四川自贡,日子蛮好,好像预示着他的未来会很“6”。
郭敬明在小学时就非常喜欢看文学故事,据说在2年级时,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就已经开始尝试投稿了。
中学时期,郭敬明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累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自己写的小说也逐步开始被各个刊物发表。
高中时期,百无聊赖的郭敬明在“榕树下文学网站”以“第四维”的笔名发表了不少带有青春伤痕的文章。
榕树下创办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做文学网站的品牌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原创稿件供给网站,很有权威性。
2001年,恰逢“榕树下”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郭敬明自四川穿越大半个中国前往上海参加了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此后,他连续三年都获得了该奖项的一等奖,专写青春伤痕文字,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2002年,已经累计了不少散文的郭敬明就被出版商瞄上了,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
抛开写作这个技能,郭敬明上学时的成绩非常优秀,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很稳定。
2002年高考结束之后,他将自己的第一篇中长篇小说《幻城》投到了“萌芽”。
也是这一年,他考到了上海大学,离开了那个边陲小镇,开始向更广阔的天空飞去。
这一年,郭敬明的名字在有些人的操控下开始崛起,成为“第二个韩寒”。
从此之后,郭敬明的生活中多了随处可见的摄像机和数不清的眼睛,看着他“出丑”。
02
本是四川少年,却意外来到上海,这花花世界好不耀眼。
尽管此时,他已经是不大不小的“知名作家”,可和上海本地的同学相比,个子小小的他还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刚到上海,他还不会上海话,身边的同学各个都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有时候会背地里打趣他的个子,他只装作不知。
其实,刚到上海一年,他就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了。可是很多时候,他并不想说话。
那一年,他努力学习上海人的腔调、做派和生活习惯,尽管他学的很像,可在很多小细节上,还是可以看出他和这座叫“上海”的城市格格不入。
在上海,他没有朋友,追不上同学的步伐,赶不上社会的潮流,永远是被同学们暗地里嘲笑的那一个。
同学们用最新款的手机时,他依然在用老家带来的老手机;
同学们穿最时尚的品牌时,他依然在穿最简单的衬衫牛仔;
就连母亲去上海看他,他都是偷偷摸摸,不想被同学知道。
2003年,他靠着稿费好容易攒了一些钱,首先想到的是给父亲换一辆新车。那辆车的价格大概20万左右,可自出道就被拿来和韩寒比较的郭敬明,又一次被媒体嘲笑是“暴发户”,让他很难过。
自卑又敏感的少年,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和愤慨全部发泄到了笔端,写了一部又一部带有青春伤痕的文字,一炮而红。
随后,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创作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工作。无数个困乏和疲惫的深夜,只有一杯浓咖啡陪伴他左右。
就在郭敬明不停码字的时候,他却被青年作家庄羽告上了法庭,因为“郭敬明涉嫌抄袭”。
郭敬明在2003年创作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风格等,均于庄羽的《圈里圈外》相类似,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
最终,法院判定郭敬明立即停止发行《梦里花落知多少》,同时赔偿庄羽20万元,并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和作家庄羽赔礼道歉。
此消息一出,郭敬明不但成为全国作家和读者唾弃的对象,即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的名字和作品依然无法逃开“抄袭”的阴影。
那段时间,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问到“抄袭”的问题,一度被问到难以招架。
多年后,郭敬明回忆起那段时间,依然无法掩饰自己情绪上的波动:“所有的问题都非常犀利,有时候感觉无力招架,但心里却知道他们就是要我崩溃才有新闻写,可我偏偏要挺住!”
最终,郭敬明赔偿了庄羽21万,却坚决不在《中国青年报》上发布公开道歉,也坚决不承认自己抄袭!
他不敢道歉,也不能道歉,因为一旦道歉之后,他会失信于他的读者,再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其实想想,他也蛮聪明的,很知道权衡利弊。
03
尽管被丑闻包围,可依然没有影响郭敬明前进的步伐,2004年,他成立个人工作室“岛”。
此后,他不但开始发行自己的杂志,也没有停下写作的步伐。
2007年,郭敬明的新书《悲伤逆流成河》发行,仅仅一礼拜,就卖掉了百万册,成为当月的销售冠军。
就是这一本夹裹着青春的痛、打架、吸烟、校园暴力和堕胎的青春小说,被李成儒批判成了“渣渣”。
此时的郭敬明,早已是很多当年瞧不起他的同学仰望的对象。
像是在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也像是在证明自己一般,他在上海买了多处豪宅,装修的无比豪华,用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最牛X的一套是当年汪精卫四姨太的故居,纯欧式风格,处处都是奢华,耀眼夺目。
墙上是郭敬明赚钱之后收藏的中世纪油画,地上是他买来的昂贵地毯,窗外是他喜欢的风景,可以俯瞰上海,能尽情享受掌控这城市的感觉。
郭敬明的衣帽间里,就如《小时代》中顾里的衣帽间,层层叠叠,一件一件,有的甚至都从来没有穿过。
他的豪宅曾接待过无数的娱乐圈大咖,杨幂、陈晓东、黄晓明杨颖夫妇都是他家的常客,刘晓庆和萧亚轩还一起去他家吃螃蟹宴。
功成名就的郭敬明,非常喜欢购买奢侈品,以弥补自己当年因为寒酸被同学嘲笑的自卑心理。
他形容自己,每次买东西都是“带着恨意”在买,以此来发泄情绪,弥补内心的缺失。
尽管此时,他已经知道,就算他穿着拖鞋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别人也只会夸他“有个性”。
就如黄渤在参加参访时说:“人在穷困潦倒时,身边的人都是满满的恶意;人在成功时,身边都是满满的善意,蛮奇怪的。”
是的,这就是人性,郭敬明早早的就已经看透了这层人性。
04
在2008年到2011年的4年间,郭敬明又创作了《小时代》系列小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发行奇迹。
这4年是郭敬明的事业腾飞期,他不断在创作新的作品,还发行了大量的流行刊物。其中最热销的当属《最小说》,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刊物。
2012年,台湾《流星花园》的金牌制作人柴智屏想拍摄郭敬明的《小时代》,她将自己脑子里认识的导演挨个捋了一遍,却发现好似没人能理解郭敬明书中的“欲望”。于是,她又一次找到了郭敬明,希望他自己拍摄。
只有郭敬明自己才最能体会自己书中的感觉,柴智屏认准了就开始鼓动郭敬明,让他出山做导演。
起初,郭敬明有些犹豫,那毕竟是个陌生的领域,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前路会怎样,一切都是未知,心里也非常忐忑。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不甘心的郭敬明还是答应了自己来操刀。
那段时间,郭敬明忙的昏天黑地不知黑夜白天。这之前,他完全没有任何拍摄电影的经验,只能不断的请教别人,每天开会开到吐却必须坚持。
2012年,郭敬明请来杨幂、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柯震东做主角,共同出演《小时代》。
2013年,影片上映大获成功,仅仅两天票房就破亿,最后以票房5亿收场,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奇迹。
《小时代》的投资仅仅只有2000万,真正的小成本电影,却让郭敬明和柴智屏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段时间,作家郭敬明又有了新的身份:导演。
每日里,他穿梭在各大发布会现场,接受不同人的赞美和褒奖,一时间春风得意。
随后,郭敬明趁热打铁,又拍摄了多部《小时代》系列的电影,全都火爆异常。
直到《小时代4》为止,他却被打落了神坛,电影总投资达到了2亿,可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却跌落到了谷底。
观众再也不买“郭敬明”的帐了,透支“郭敬明品牌”的巴掌来的这样快。
05
人的本性总是这样,当你成功时是来自全世界的赞美;可当你失败时,他们又会全盘否定你前面的成功,只剩下无尽的嘲讽。
一切努力和声誉皆毁于一旦,“郭敬明”这三个曾经让郭敬明引以为傲的名字,一下就遭到了重击,瞬间坍塌。
此后,郭敬明成为烂片的代表人物,一次次被放到台前质疑。
《小时代4》就像一个分水岭,将郭敬明剖开,一个叫做成功,一个叫做失败。
没有观众在愿意为他的大IP买单,没有人再愿意为烂片买单。
采访中,郭敬明也曾抑制不住流泪,质问观众:“你们为什么对我如此苛刻?只因为我是郭敬明吗?”
喜欢郭敬明的读者慢慢成熟了,已经知道了他创造的虚拟世界和残酷社会的区别,他们无法再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产生共鸣,也无法再为他的“情怀”买单。
自2015年到2019年之间,郭敬明整整消失了4年。
这4年间,郭敬明鲜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他将自己隐藏了起来,默默的舔舐伤口,直到愈合。
娱乐圈更迭不停,从不停歇的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演员和导演的故事,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失意的人。
4年间,郭敬明低调到几乎可以让人忘却他,直到这次的《演员请就位》。
有老读者说:“虽然李成儒老师批判郭敬明,可我的青春记忆中,总有他那句45度角仰望天空,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再怎么去否定,郭敬明仍然是成功的。”
《我是唱作人》中高进说过:很多人都听我的歌,但是他不愿意承认听我的歌。
郭敬明的小说也一样,很多人在青春年少时看过,可多年后又跳出来批判他,不是他不好,而是我们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祭奠曾经的青春了。
郭敬明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不管怎么说,他留在年轻人心里的忧伤,留在一代人心中的印记,始终还在。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