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捡起“烂摊”,云度起死回生?

2023-06-08   电动湃

造飞机的好像都有点造车梦。

宝马的前身是飞机制造厂,广为人知的“蓝天白云”LOGO,蓝色代表蓝天,白色意指白云,相间相融如同旋转不停的飞机螺旋浆。

这句话反之亦然。

小鹏汽车孜孜不倦的投入飞行器的研发,甚至还专门成立了小鹏汇天航空航天科技公司,剑指苍穹。

只是,当现实变成,“一家手头尚不宽裕的航空公司,联手另一家几乎陷入死局的新势力造车——均瑶(吉祥航空母公司)与云度”,怎么看都似乎与“梦想”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细究之下,事情却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如果时间倒回五年前,云度汽车绝对算是第一批新势力造车中“最靓的仔”。

在彼时,遍地PPT造车,甚至蔚小理还挣扎在交付前夜的野蛮生长阶段,云度就手握两大杀手锏:

1,福汽技术+莆田国资背景:背靠四大股东,包括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刘心文和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海源复材)

2,造车资质:云度有发改委和工信部批准的双重“合法身份”,当时坊间传闻只有10张新能源造车“准生证”,云度即踩在红线上。

按这配置,云度已经相当于出生就Buff拉满,关键这厮还很努力,2015年成立后仅用了不到三年,就早早跨越了诸多新势力的第一道生死线——完成交付。

此后,你说是补贴政策春风润万物也好,还是刚好起个大早踩上点也罢,总之,2018年的云度一鸣惊人,全年交付9300辆,而那一年的蔚来也只不过交出1.13万辆。

可惜,冲得太猛,“花期”却不长。

只一年的时间,云度的销量随即急转直下,2019年销量下滑至2566辆,此后便陷入停工停产状态,最新数据现实,今年一季度云度的累计销量只剩下516辆,同比下降35.5%。

从高光到败退,速度之快或许连云度都始料未及。

问题很多,产品始终是核心。从成立至今,云度仅推出三款车型,包括云度π1和云度π3两款小型SUV,以及云度V01L微型面包车,并且每款车型的售价都在10万元-15万元之间。

早年间,市场竞品少、补贴高的时期,这类产品几乎是新能源厂家占据市场最高效低投入的定位,但在吃尽了红利之后,仍躺在甜蜜期的云度,却曝露出严重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的裹足不前。

2018年,云度π3在C-NCAP第三批碰撞试验中“一撞成名”,仅获得两星成绩,成为C-NCAP中汽研实施2018版碰撞规则后的第一款两星车型。

在素有“五星批发部”的C-NCAP交出这样的成绩,云度π3的质量着实堪忧。

另外,2019年云度π3在广西南宁发生自燃,起火原因疑似电池包受损。虽然云度汽车表示会发出调查声明,但调查结果至今未公布。

而在云度踌躇不前的同时,10万-15万元级电动车市场却飞速狂奔。

2021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秦PLUS、元PLUS、驱逐舰05、哪吒V、零跑T03等产品,其中,秦PLUS成为现象级爆款,年底月销量突破万辆。

而云度的产品,不论是在车型尺寸、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还是在做工、品质感和品牌上,都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本就孱弱的产品力,在面对补贴退坡,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拿不出应对之策的云度脆弱得不堪一击。

与销量下跌相对应的逐年扩大的亏损“黑洞”。2017年-2021年云度汽车净亏损分别为0.95亿元、1.38亿元、1.77亿、2.04亿元、2.13亿元,而今年,光是一季度就亏了0.56亿元。

也许是看到翻身无望,云度的股东方开始作“猢狲散”。

2022年4月,海源复材将持有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11%的股份进行了转让,完全“清仓”了云度公司股权。

同时,海源复材还曝光了云度汽车所存在的问题,比如亏损态势越来越严重、资金链断裂等,并表示云度公司于2022 年2月份开始已处于停产状态。

在资金链断裂期间,云度静静等待新的股东到来。

直到2023年2月21日,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突然“从天而降”,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而合作对象正是云度汽车。

在此之前,云度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四年产品空窗期。

众人皆知,这是个“烫手山芋”,那么压力来到均瑶,为什么敢接?

均瑶是谁?

其背后拥有吉祥航空、金融领域的爱建集团、地产领域的大东方和食品健康领域的均瑶健康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吉祥航空和均瑶牛奶不必多说,称得上晓喻度极高的国民品牌。

但这不代表四家上市公司能够拿出钱来。

吉祥航空2022年受疫情影响表现不佳,亏损了40多亿元,后三者分别实现了6.66亿元、1.72亿元、7891万元的净利润,只能说自己的日子还过得紧巴巴。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掏钱弥补云度这个看似短时间内无法盈利的“深坑”,怎么看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在质疑声中,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这样解释均瑶的造车理念。

“我们不是造车新势力,我们是新能源汽车的2.0版模式,是要做盈利的模式。

做有毛利的模式,是做不要一台车亏几万块钱的模式,也不急着去圈钱,不靠资本市场去滚大的模式,是靠我们自己自身造血、可持续发展能力。”

既不想砸钱搞研发,但却想实现正向毛利润,恕我无能,怎么也想不出均瑶要如何做到。

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均瑶的野心不在“车”上,事情可就简单多了。

首先,云度是个绝佳的“壳”资源,手握双资质,要工厂有工厂,有产品有产品,渠道也是县城的,一声令下,但凡只想造个能上路的电动车,改个名字,重新包装一下,分分钟上市。

其次,“吉祥大出行”的概念,即将云度汽车的生产能力和吉祥航空的流量、服务相结合。

简单打个比方,吉祥的会员积分可以直接兑换云度汽车的车主权益,积分换洗车,拖车,道路救援等等。

再比如,每年输送1400万人的航空运输旅客的吉祥航空可以直接把云度汽车的广告,打在机身上......

以及,格局再大一点,未来吉祥航空在旅客落地后的地面出行、目的地租车等业务,天上吉祥,地上云度,无缝衔接。

不得不说,均瑶的这步棋,还是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只是这一切本身,似乎与“造车”似乎关系不大,在均瑶的眼里,云度只不过是个好拿捏的壳资源,甚至只是大出行版图中,最下游的终端出行工具,至于产品力几何,技术研发强弱,至少不是现阶段的重点。

因此,可以看到,云度和均瑶牵手后的首款产品——云兔,依旧是一款10万内的A0级纯电SUV。

续航表现一般,智能化程度也没有大进展,对比同价位的哪吒V,后者拥有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等等。

而云兔只有定速巡航,离L2级别智能驾驶还差一大截。

说白了,在云度原有的产品上“缝缝补补”,再结合“吉祥大出行”的概念,就是目前均瑶在有限资源里所能做到的全部。

均瑶在赌,赌一个以小搏大,赌一个支点,撬动整个新能源市场。

只是这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结合新能源下乡,微型电动车或许是一个风口。

据测算到2030年,农村汽车千人保有量有望达160辆,总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

因此,云兔以送充电桩作为“敲门砖”,用2000撬动7万单价的新车销售,也许能在一定程度助力销量。

但站在风口,并不意味着猪也能起飞。

到底能不能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关键取决于未来是否还有资金注入,以及改革的决心有多大,只有沉下心来造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有机会改变现状。

这个道理,对于曾经意图吞并海航成就“蛇吞象”的均瑶来说,应该懂。